白癜风早期容易治吗 http://m.39.net/pf/a_4762337.html
各位爸爸妈妈:大家好!我是阳阳妈妈。
食物过敏是一种常见疾病,且发病率呈持续增加趋势。但正确的诊断食物过敏需要合理使用诊断测试方法,而不是只是凭表现就判断,尤其需要根据临床病史选择和解释试验的结果。
其实很多家长可能并不清楚,很多对食物的不良反应并不是过敏。某些食物中的毒素或药理学活性成分都可导致非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例如食物中毒。食物不耐受是另一种非免疫介导所致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由于乳糖酶缺乏导致的乳糖不耐受,症状包括腹痛、腹胀、稀糊样大便。
常见食物不良反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乳糖酶缺乏)
咖啡因(神经衰弱)
久置奶酪中的酪胺(偏头痛)
毒物
细菌性食物中毒(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属、肉毒杆菌等)
鲭鱼中毒(腐败的鱼肉产生组胺,类似过敏)
神经源性或精神心理疾病
耳颞综合征(皮肤潮红,流涎)
味觉反射引起的鼻炎(进食辛辣食物后引发水样鼻涕)
神经性厌食症
食物过敏(免疫反应)
IgE介导
非IgE介导
lgE和非lgE共同介导(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疾病、特应性皮炎)
食物过敏的定义为:机体对摄入的食物蛋白反复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
在美国有统计表明,尽管家长汇报孩子的过敏患病率非常高,但真正的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率为4%~8%。目前,由于对食物不良反应不一定都是“过敏”认识的缺乏,或仅仅是错误的自我判断等导致汇报的和真正的过敏患病率间并不一致,因此,通过医生的诊断以避免不必要的饮食回避非常重要。而且食物过敏可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这就更加需要仔细的诊断评估以及正确的致敏原回避教育和对症治疗。
过敏的病理生理
对食物的异常的免疫应答可导致食物过敏。辨别食物过敏是否与监测到的食物特异性IgE抗体有关十分重要。
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
大多在进食后很快发生,可累及皮肤、胃肠道、呼吸道、心血管系统。
另一类食物过敏
常先累及胃肠道,如食物蛋白诱导的肠病或小肠结肠炎,多为亚急性或慢性。
特应性皮炎和嗜酸粒细胞性粒细胞胃肠疾病
可能是由食物过敏引起的第三类慢性疾病,其IgE抗体水平多变(IgE介导/细胞介导的疾病)。
引起食物过敏的物质
引起食物过敏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糖蛋白,大多对热、酸和蛋白酶稳定。
常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有:牛奶、鸡蛋、花生、坚果(腰果、胡桃、榛果)、鱼、甲壳类动物、小麦、大豆。
然而对个体而言,目前发现超过种食物可引起过敏反应。
一些种子,如芝麻也具有较强的过敏原性。
水果和蔬菜也可以引起轻微的症状,如口腔瘙痒,可能与这些蛋白不稳定,经消化后不能完整进入血液有关。
食物过敏的临床表现
食物过敏的症状因免疫机制及其作用的靶器官不同而表现多样。
食物过敏可以表现为:
突发性的急性症状,如荨麻疹、呼吸道的损害;或慢性症状,如特应性皮炎的恶化;或表现为可提示为食物过敏的慢性疾病。
根据食物过敏病理生理分类的临床疾病
IgE抗体相关
荨麻疹/血管性水肿
口腔过敏综合征(花粉相关)
严重过敏反应
食物相关运动诱发性过敏反应
单一症状起病(喘息、腹痛、呕吐等)
IgE抗体相关/细胞介导,慢性疾病
特应性皮炎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非IgE抗体相关
食物蛋白小肠结肠炎
食物蛋白直肠炎
食物蛋白肠病
接触性皮炎
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1.IgE介导的食物过敏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通常发生于进食后数分钟内,很少超过1小时。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瘙痒、面部潮红通常是食物过敏的皮肤表现,伴或不伴有其他症状。
尽管慢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并不单纯由食物过敏诱发,但却可伴随食物过敏的全身反应出现。当稳定的蛋白经蒸煮加工后成为烟雾状飘浮在空中,吸入这些致敏食物蛋白后亦可诱发呼吸道过敏反应,如煮沸的牛奶。
食物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是一种严重全身性过敏反应,起病迅速并可危及生命,症状多样,如喉头水肿、重度哮喘、心血管系统受累,甚至出现休克而死亡。食物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可能经过两个阶段,在最初的症状消退后1~2h甚至更长时间,严重反应再次出现。
2.lgE/非IgE共同介导的食物过敏
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表明,约每3个患有中至重度特应性皮炎的儿童中就有1个患有食物过敏。目前的观点认为,患有中到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患儿有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的风险。
过敏性嗜酸粒细胞性食管炎/胃肠炎是以胃肠道嗜酸粒细胞性炎症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症状可与其他胃肠道疾病的表现重叠,如吞咽困难、呕吐、腹泻和吸收障碍。
3.非1gE介导的疾病
这些疾病也可能损害多个靶器官。皮肤表现可有接触性皮炎,这是一种4型超敏反应,可发生于食物接触后。
几种非IgE介导的胃肠道疾病主要发生于婴儿:
食物蛋白诱导的直肠结肠炎以黏液血便为特征。这些患儿多是母乳喂养,当母亲回避牛奶时症状消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且通常在1岁后可逐渐好转。食物蛋白诱发的肠病患儿通常表现为腹泻、生长迟缓以及水肿(摄入致敏食物后吸收障碍导致低蛋白血症)。
另一种非IgE介导的胃肠道食物过敏是食物蛋白诱发的小肠结肠炎综合征。婴儿期常见,在摄入过敏食物后表现为剧烈呕吐、血便、生长障碍,甚至发生脱水、休克。诱发的食物多为牛奶和大豆,但近年来发现谷类(大米、燕麦),家禽也可成为触发因素。过敏的缓解常需2~3年,但再次暴露于致敏蛋白可触发更严重的反应,通常需要设置静脉导管给予类固醇或水化治疗。
诊断
临床上对食物过敏的评估需要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以鉴别不良反应是IgE介导或非IgE介导。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包括症状的类型、病程的长短、有无反复发作、有无其他可解释该症状的疾病。
根据病史,可以进行食物特异性IgE抗体的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用针尖将食物蛋白刺入皮肤表皮层)和血清检查。另一种应用广泛的试验是血清特异性IgE抗体的检测。
治疗
1.饮食回避
最主要的治疗是回避过敏性食物以及治疗意外摄入导致的不良反应。
对于那些以配方奶喂养的牛奶过敏婴儿,可以选择低过敏原配方(如深度水解蛋白配方)。若患儿对牛奶基质配方仍有反应时,可耐受氨基酸配方粉。
对某些特定食物高度敏感的患儿母乳喂养时,其母亲的饮食不当也可能触发过敏反应。因此,母亲回避致敏食物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限制饮食的患儿,营养咨询和生长监测至关重要。
2.药物治疗
对于过敏反应,抗组胺药可以减轻瘙痒和皮疹。然而,对于累及呼吸道和(或)心血管系统的严重过敏反应,则需要其他的治疗。
与食物过敏患者生活需要付出的情感代价不能忽视。多项研究表明食物过敏会增加焦虑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应将心理社会因素纳入治疗范畴,确保家庭得到正确对待,而不过于孤立自己;同时治疗过程中考虑到精神健康也非常重要。
大多数(约85%)患儿在3-5岁后对很多食物的敏感性(鸡蛋、牛奶,小麦、大豆)会降低。研究表明,虽然过敏的耐受很慢,但多能在青春期前获得耐受。相反,对花生、坚果、海产品的过敏很难消失。
预防
早期对食物过敏的预防主要集中在婴儿期回避致敏性食物。这一方法的基础是有研究表明,与食用完整蛋白质的牛奶相比,摄入低致敏原牛奶的婴儿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减少。然而,对于那些健康但有过敏风险的患儿(根据他们的过敏性疾病家族史),过度延迟易致敏的食物摄入是否有益,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
最近的指南建议:
对于过敏性疾病的高危儿(父母一方或兄弟姐妹有过敏性疾病)应纯母乳喂养至3-6个月,而不应添加牛奶或豆奶;
若纯母乳喂养不能实现,则可选择低敏的配方奶,而没有额外的饮食限制。
美国儿科学会关于预防过敏的临床报告总结如下:
过敏疾病的饮食预防
1.尚无确切的证据表明妊娠期严格限制饮食能有效预防过敏性疾病。
2.尽管还需要更多的证据,除过敏性湿疹外,目前认为,哺乳期间回避变应原不能预防过敏性疾病。
3.对于过敏性疾病的高危患儿,与完全牛奶蛋白配方奶喂养相比,纯母乳喂养至4个月可以降低2岁内发生特应性皮炎和牛奶过敏的累积发病率。
4.有证据表明,至少3个月纯母乳喂养可以预防早期的喘息,但尚缺乏长期预防哮喘的证据。
5.对于那些未纯母乳喂养至4~6个月或配方奶喂养的高危患儿,少量证据表明,使用深度水解或部分水解配方奶可以延迟或预防儿童早期特应性皮炎。但并不是所有的配方奶都有同样的保护作用。深度水解较部分水解配方奶效果更好,但其昂贵的价格也需纳入考虑范畴。
5.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支持使用豆蛋白粉预防过敏。
尽管不应在4~6个月前引入固体食物,但尚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推迟引入时间能对过敏性疾病的发展起到显著保护作用。
欢迎大家添加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