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85499.html
作者简介
研究背景
儿童期是营养积累的关键时期,也是饮食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营养状况会影响儿童今后一生的健康和智力发育,合理的营养摄入必须以良好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为前提。
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习惯与儿童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密切相关,我国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率逐年增高,随着年龄增长,中、重度肥胖逐渐增多,重度肥胖主要出现在3岁以后。儿童的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且与成年后的健康状况及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可能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情感障碍、神经运动障碍、心理行为异常、慢性疾病风险值增加等诸多问题。
我国不同地区关于儿童饮食行为的调查显示,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发生率为36%-70%。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的建立起到关键的作用,理解父母对儿童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的影响,对开展针对父母的干预有重要意义。有数据显示,母乳喂养以及父母生活方式对于儿童建立长久饮食行为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母乳喂养的婴儿由于更容易暴露于更多样化的乳汁味道,对于儿童形成后期良好的饮食行为有很强的正向作用。儿童也会通过观察成人的食物摄入来学习形成自己的饮食行为。有一些研究显示,对于儿童过度的饮食干预,或者以食物作为奖励奖赏儿童的行为对于儿童饮食行为习惯的建立都有不利的影响。但也有纵向研究结果显示,儿童饮食干预与儿童挑食及儿童体质指数之间没有显著关联。可见,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某一种喂养方式或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很少有研究同时考虑到这些因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Kroeller等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证实母亲的社会阶层以及喂养方式能够解释儿童摄入健康食物73%的差异,能够解释儿童不健康饮食34%的差异。
综上,针对建立健康饮食行为的干预应该在儿童早期进行,而了解我国学龄前儿童的膳食特点和饮食行为特点及其家庭影响因素,则是开展干预的数据基础。
研究目标
(1)分析中国3-5岁儿童饮食结构现状及与体质状况的关系;
(2)分析儿童饮食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评价实际养育人的饮食行为、对营养学的认知情况、对儿童教育习惯等对儿童饮食行为造成的影响;
(3)为儿童良好饮食行为的形成,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
(1)利用现有数据分析我国3-5岁儿童食物消费状况和饮食结构特点
利用-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选取包含3-5岁儿童及其父母的膳食调查户,利用膳食调查和体格测量数据,分析儿童及其父母的食物消费状况、饮食结构和体质状况(身高、体重、BMI),探索不同地区、经济水平、文化程度的父母与儿童的食物消费、饮食结构和体质状况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2)儿童饮食行为专项调查
根据-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分析结果,选择南北方地区城乡共10个调查点,经伦理审批和儿童父母(养育人)知情同意后,每个调查点选取3-5岁儿童名,与其父母(养育人)配对完成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
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及家庭基本信息、采用食物频率问卷(FFQ)评估饮食结构、采用儿童饮食行为问卷(CEBQ)评价儿童饮食行为、养育人问卷评估家庭背景、儿童父母婚姻状况、父母(养育人)营养知识、家庭其他成员对儿童喂养的作用及儿童喂养模式。
体格测量包括儿童及父母(养育人)的身高、体重,计算BMI。
问卷调查完成后,将发给每个调查家庭一份研究结果报告,并针对儿童的饮食结构给予建议。
收集数据并完成录入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儿童饮食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儿童饮食行为对体质状况的影响,发现儿童饮食行为的主要和潜在家庭影响因素。
结果及讨论
一、3-5岁儿童膳食质量与家庭特征的关系
本研究分析了-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发现3-5岁儿童的谷类和畜禽肉类食物摄入充足,但蔬菜、水果、豆类、奶类、水产品和蛋类摄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同时烹调油和盐摄入量较高,食物多样化水平城市较高,但农村较低,膳食过量与摄入不足问题同时存在。
学龄前儿童谷类和畜禽肉类食物摄入充足,而蔬菜摄入量较低,可能与该年龄段儿童的膳食偏好有关,有调查显示儿童通常更偏爱食用肉类,而不太喜欢蔬菜类食物。
根据DBI_16的建立方法,参考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的儿童膳食推荐量,本研究对DBI_16中个别指标及取值范围进行调整而建立了DBI_child,并应用其评价3-5岁儿童膳食质量。与儿童膳食摄入水平相同,3-5岁儿童的谷类和畜禽肉类评分城乡均高于0分,表示摄入充足,蛋类评分城市为0分,表示城市儿童蛋类摄入充足,但农村小于0分,表明农村儿童蛋类摄入有一定不足。
蔬菜、水果、豆类、奶类和水产品的评分城乡儿童均低于0分,表示摄入低于推荐量。食物多样性评分高于-3的儿童,城市有55.1%,农村仅有18.3%,表明农村儿童每日摄入食物种类较单调。国内外已有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的膳食质量主要受家庭经济水平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通常随着收入的增加,食物摄入不足的风险首先下降,随后能量摄入过量和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问题开始出现,随着收入的继续提高,膳食又趋于合理。高文化水平父母的孩子蔬菜水果的摄入量通常较高,而低文化水平父母和家庭经济状况不良的儿童更容易摄入不健康食物、甜食及油炸食物等。
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家庭人均年收入和母亲文化水平儿童各类食物评分的变化趋势发现,随着家庭人均年收入的提高,儿童各类食物的DBI_child平均趋于0分,表明随着收入的提高,我国儿童的膳食总体趋于合理,母亲的文化水平对儿童谷类、蔬菜水果、奶类豆类、蛋类和食物多样化的DBI_child评分比收入的影响更明显。本研究在摄入不足、摄入过量和膳食失衡三项指标的家庭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父母均在家、独生子女、高家庭收入和父母高文化水平的儿童通常膳食结构更为合理。控制全部变量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庭收入和母亲文化水平对摄入不足和膳食失衡有显著影响,对摄入过量的影响尽管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家庭收入和父母学历的升高,儿童摄入过量的程度均有所减轻。其他研究也发现父母的文化水平对孩子的影响不同,母亲文化水平较低是后代膳食失衡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有证据表明提高母亲的膳食质量能够显著提高儿童的膳食质量,但父亲的文化水平对孩子的影响相对较弱,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