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讨论“小儿腹泻”的小知识。
小乐将从1.什么是腹泻?
2.为什么会腹泻?
3.腹泻了要怎么做?
4.如何预防?为大家分享。
1.什么是腹泻?腹泻的概念是指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
2.为什么会腹泻?易感因素:
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营养需求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重。小儿免疫功能不足,特别是人工喂养的小孩比母乳喂养的小孩更容易发生肠道感染。以及部分小儿肠道菌群失调,容易腹泻。
常见原因:
①感染因素:有病毒感染(轮状病毒,秋季腹泻最常见的病原)、细菌感染(致腹泻大肠杆菌)、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寄生虫感染、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等。
②非感染因素:包括饮食不当(喂养不定时、饮食量不当、改变食品种类、过早喂大量淀粉类食品)、过敏(对蛋白过敏如牛奶、大豆)、双糖酶缺乏(肠道对糖的消化吸收不良,乳糖积滞引起腹泻),气候突变、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等。
3.腹泻了要怎么做?可以粗略的分为3个步骤:
观察→采样送检、医院就诊→家庭护理
第一步:观察
①大便情况,要具体到:什么时候开始拉稀?一天拉几次?量多少?大便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有没有不消化的奶瓣?是水样或蛋花汤样大便?有没有粘液、血便?(实在描述不清楚可以拍照片)
②其他不适表现(伴随症状)?呕吐?肚子疼痛?体温升高?皮疹?头痛?
③饮食情况?吃了什么?拉肚子之前有没有吃不卫生或者生冷刺激的食物?拉肚子之后都吃了什么,吃了多少?水喝了多少?
④精神状态怎么样?有没有异常哭闹,烦躁?精神不好、昏沉沉总想睡觉?
⑤有无脱水现象?哭的时候眼泪少了甚至没有了,小便明显少了,说明有脱水的迹象,这种情况下是需要及时补液,没有呕吐、脱水症状轻可以口服补液盐补充,如口服补液盐无效、有呕吐、脱水症状严重,医院就诊。
第二步:采样送检、医院就诊
通过观察,大便次数不算多、量也不太大,是糊状或者未消化的奶瓣的大便,精神状态都好,除了大便稀没有其他症状的,可以暂时在家观察、必要时送检大便。
大便次数持续增多,性质完全改变,比如出现水样便、蛋花汤样便,甚至有粘液或血便,医院化验。
精神状态不好、有脱水症状,伴有其他不适,比如呕吐、肚子疼、发烧、皮疹等,医院就诊。
第三步:腹泻的家庭护理
①怎么吃?
有些家长觉得拉肚子,为了减少孩子的肠道负担,就不给孩子吃东西了,这样的做法对不对?
我们说,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对的。
·对于一些腹泻严重的小朋友,或者有呕吐的宝宝,是需要禁食的,禁食的同时需要输液补充相应的水液和电解质。
·对于一般情况下、没有呕吐、精神状态还好的小朋友,虽然不需要禁食,但是食物种类有所限制。
腹泻期间的喂养建议:
母乳喂养的继续母乳喂养,奶粉喂养的可以继续吃奶粉,但是频次和奶量需要适当减少。
大孩子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煮的比较烂的面条、小馄饨皮、白粥,不能吃油腻、生冷及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最主要的是多补充水分和必须的电解质、满足必须的营养需求。
②注意小婴儿的尿布卫生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肛周必要时可涂保湿油,扑爽身粉,预防尿路感染和尿布皮炎。
4.如何预防?
①手卫生
大多数疾病是病从口入,特别是小朋友在外面玩耍,东摸摸西摸摸,到处都是细菌,不洗手直接吃了东西,好了,中招了。
所以我们很强调手卫生的原因也在这里,做好预防,最主要的是手卫生。在饭前、便后要洗手,外面玩耍回家也要洗手。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多示范几遍,小朋友也会更容易学会,养成习惯,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②小婴儿提倡母乳喂养,不宜在夏季及小儿有病时断奶,遵守添加辅食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注意科学喂养。
③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应新鲜、清洁,不吃变质食品,不暴饮暴食。遵循“适度、适时、适体”的三分饥原则。(更详细内容请查阅“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
④加强户外活动锻炼,注意气候变化,避免感受外邪,避免腹部受凉。
⑤腹泻流行的季节,避免接触患病儿,如果家中的宝宝生病了,也尽量居家观察避免和其他宝宝接触。
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拉肚子”的情况,当疾病发生时,希望今天的科普知识能够帮助到小朋友和家长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我是儿科医生小乐,期待下期再见。三连一下,一起过秋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