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日常起居要顺应四时,规律生活,生

根据古人抽象的理论,宇宙的本原是一个没有矛盾没有对立的混沌状态,而阴阳的产生就有了对立、矛盾,宇宙之间,各种要素之间互相作用,或者相生,或者相克,总在不断地运行、变化,交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之间的作用,都有着一定的规律,所谓“法”就是要效仿、学习阴阳运作的规律,所谓“和”就是要符合这种规律。

阴阳表现在宇宙,就是日夜更替、四季变换。更具体地说,就是按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起居生活,日常生活中的作息要顺应自然界的昼夜晨昏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要持之以恒。传统养生学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三宝,神为生命的主宰,能够反映人体的脏腑功能和体现生命的活力《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说明“起居有常”是调养神气的重要法则。神气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概括。人们若能起居有常,合理作息,就能保养神气,使人体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面色红润光泽,目光炯炯,神采奕奕。反之,若起居无常,不能合乎自然规律和人体常度来安排作息,天长日久则神气衰败,就会出现精神委靡,生命力衰退,面色不华,目光呆滞无神。

日的起居有常是指人体应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则安排每天的作息时间。一日之内随着昼夜晨昏阴阳消长的变化,人体的阴阳气血也进行相应的调节而与之相适应。人体的阳气在白天运行于外,推动着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进行各种机能活动。夜晚人体的阳气内敛而趋向于里,则有利于机体休息以便恢复精力。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按照体内生物钟的规律而作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例如,心跳、体温在清晨时最慢、最低,以后逐渐增快、升高,一直到下午及傍晚达到高峰,然后又逐渐下降,天天如此,这是日周期。妇女血液中引起子宫收缩的催产素,也是晚间高、白天低,因而产房里夜间最忙,婴儿多在夜间出世。人体冠状动脉的迷走神经,在夜间紧张度高些,因而夜间冠状动脉管径较白天细,容易产生心绞痛、心肌梗塞,这些也是日周期。妇女的月是体力充沛、智力聪敏、情绪高昂的时间,而另一半时间则处在相反的状态经来潮,是最明显不过的月周期。甚至人体的体力、智力和情绪,也有一定的周期性节律,其中科学工作者认为,人体内有着司管这种周期节律的装置和结构,称之为“生物钟”。

“生物钟”的存在,说明人体的生活需要有规律,如果这种节律打破了,比如月经周期紊乱了,日夜的变化规律破坏了,人体就会处在病态的状况。

人体规律性的生理变化,还与神经系统有关。“生物钟”同样也与神经中枢关系密切,受神经中枢的调节。神经中枢功能正常,则这种调节功能也是健全的。反过来,正常的周期性节律,也促进神经中枢功能的正常化。有正常而健全的神经中枢的指挥,全身各个系统、各种生理功能才能有效地进行。

规律性的生活,对于神经中枢机能保持正常也十分重要。神经中枢的活动方式是神经反射,是指挥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方式。其中条件反射就是生理机能活动在一定的条件下自动进行的一种神经功能活动,这种条件是后天形成的,也就是本来与某一种生理反应无关,但由于后天的不断重复,使得无关的因素与生理反应互相联系了

规律的生活,有助于对神经中枢形成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形成所谓“动力定型”。比如,每天早晨用闹钟在6点整把你闹醒,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是没有闹钟响,一到6点,你就会醒来。晚上10点钟,工作完毕,或者上厕所小便,以后洗洗脚和脸,再去睡觉。习惯以后,这些规律固定下来,使你的排便、睡眠等生理活动形成了规律,有固定的“动力定型”,就不会患失眠之苦。

总之,保持全天规律的生活,是保持人体健康,提高体内各器官、系统生理活动功能的好方法,它对于人体健康,延年益寿,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年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生物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人体在四季气候条件下生活,也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适当调节自己的起居规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侵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haodian5.net/swqf/106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