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效率很低试试医学博士的金字塔精

朋友家的初二孩子小飞开学了,虽然不是毕业班,但是经过了几个月的“在家上学”后,眼看学期就要结束,所有的课业压力几乎都压在了这三四个月。而孩子的状态却很差,学习时精力不集中,休息时又很焦虑。

一个月前和朋友吃饭时,她跟我抱怨说:“他们这届孩子太不容易了。幸亏不是毕业班,否则影响更大。”后台粉丝也有很多父母说:孩子开了学,但是状态很难回复到放假前的状态,这个学期算是废了。那么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效率,恢复状态呢?我想到了之前上过的“精力管理课”,主讲人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博士张遇升教授。我把在课上学到的内容稍做修改,为朋友的孩子制定了一套“精力管理计划。”

两个礼拜过去了,朋友昨天打电话告诉我,孩子的状态好多了,而且这套精力管理的方法好像也对一起执行的自己起到了作用。事实上,这套方法对我的帮助也很大。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希望对你的孩子状态回升有所帮助。

为什么孩子需要也精力管理

我们通常认为:作为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精力应该是很好的。所以那些学习上产生的问题,比如精力不集中、效率和行动力低下。都是因为孩子的专注力、自控力出了问题。更有甚者直接认定这个孩子“不爱学习”。却很少去考虑是不是孩子的“精力”有限,学业太重。

但实际上,如果把一个三年级孩子的所有事物列一个思维导图(包括课外需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兴趣班),我们就不难发现,他们现在面临的压力和任务跟我们当年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而且,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学校中,孩子面临的环境往往比我们想得更加复杂。在电视剧《小欢喜》里高三学生的生活的压力不仅仅来自学习,还来自家庭、社交等等方面。这些情绪的问题,也是影响精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即便是孩子,也需要在父母的帮助下进行精力管理。

更何况,这种对自己生活和工作(学习)的控制力,最终将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能力,成为孩子获得成就平衡好生活的加分项。

精力管理的金字塔模型

在我上学的时候,有一位同学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但是她却不像是其他排名靠前的同学那么“刻苦”。她不仅在学业上能保持比较高的水准,而且电子琴、网球等等项目的成绩也很不错。直到高三那年,还在游戏中担任着公会会长。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是这个孩子脑子好聪明。

其实她只是更加擅长于精力管理,做事更加高效,状态更好,不怎么浪费时间。而“精力好”这件事儿绝非天生,通过训练一样能够在学习或者工作中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就像跑马拉松一样,掌握了运动方式加上不断地训练,其实很多人都可以跑下来看似很难的全马。

如上图所示,精力管理包括体能、情绪、注意和意义感这四大相互关联的部分,形成了一座“精力管理金字塔”。

其中体能是一切的基础,身体不好无论做什么管理都没意义。情绪决定着孩子的效率,跟你吵架后马上去学习,效率高才见鬼。注意力对于攻克那些比较难的科目,学习新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意义感则是孩子行动起来的动力,也就是自驱力的内核。

用一个金字塔模型来显示,是为了让我们对于这四个部分的重要程度和彼此关系更加清晰,在实际运用的时候能够搞清楚先后的次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孩子应该如何做精力管理。

给孩子的精力管理方案

千万不要觉得,精力管理是成年人,或者是高年级孩子的专利。其实即便是学龄前儿童,在马上要进入到小学阶段时,给孩子引入精力管理的意识,也是非常有利的。这个系统的习惯,会让孩子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第一层:吃的精睡地好

一起上父母学堂的一位妈妈说,自己家老大四年级了,无论作业写完没有,她都让孩子雷打不动的九点半上床睡觉。可以早起补作业,不能熬夜做功课。这种做法虽然有点不近人情,但非常科学。因为饮食和睡眠是保证体能的基础,而体能是精力管理最重要的部分。

从生理学角度看:睡眠实际上是一个身体主动修复的过程,大脑和肌肉都会被修复,记忆力得到加强。

孩子的睡眠,一方面关系到身体的成长和发展,一方面直接关系到注意力、记忆力等这些事关学习效率的能力,怎么重视也不为过。在睡眠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下面这几点:

睡前一小时,拒绝电子产品。手机平板产生的光,会减少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睡眠质量。别让孩子在床上看书、玩手机。活动就在客厅或者餐厅,即便休息日也别在床上玩。床就是用来睡觉的,形成这个条件反射就更加容易入睡,睡眠质量也更高。在饮食方面,我们总是认为,吃得多就好。但其实孩子的饮食,尤其是需要大量用脑,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在饮食方面更加需要重视QNQI,也就是食物里所含的营养素和热量供给比例。简单来讲,就是要在有限的食物里,给孩子提供足够蛋白质和营养元素。比如蔬菜、水果、坚果、鱼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第二层:学会情绪管理在学习精力管理课的时候,最让我震惊的一点是:在人类的情绪中,负面情绪总是比正面情绪多。因此即便是孩子,也需要学会和焦虑、担心等不愉快的情绪相处。比如上午老师宣布了测试的结果,考得很不理想。那么通常情况下,这一整天的学习效率都比较低,因为心里想着回家如何交代爸妈。可见保持宽容和开放的家庭氛围,其实是可以给孩子的学习效率助力的。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说:我们每天的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比例要大于3:1才能维持积极情绪的循环。爸妈们可以用这个“情绪启动”法来帮孩子在每天的开始有一个比较好的情绪:我们可以带着孩子深呼吸,一起回忆一下最近一段时间比较开心的事情。再想想最近的三个目标。这个方法被包括奥普拉、等政要和商界成功人士广泛运用。坚持下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层:如何专注地学习

首先,要有目标感。其实我们人类的大脑不是天生会专注的,在生存过程中,很多情况下是必须“三心二意”的。即便是现代的工作中,也有很多情况下需要我们用多线程的方式去处理。但是学习不一样,学习是一种“系统性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就需要明确的目标来帮助我们集中精力。

其次,用想法盒子来储存杂念

有位家长在后台留言,说自己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总忍不住和她说话。或者是突然想起来要去做什么,根本无法集中精力。用了很多注意力训练的方式都没有用。用来帮助我们专注工作的“想法盒子”或许可以起到作用。

因为从事创意工作,很多奇思妙想都会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一闪而过,但如果每一个想法都去捕捉,那么工作很可能就做的乱七八糟。学习时也是一样,爸爸妈妈可以在孩子手边放一张纸,让孩子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写下来,代替具体的行动。等到专注地这段时间过去了,再看看这些想法里面有什么是要做的。

最后,学会分段冲刺

有位家长说自己家孩子能在书房里呆一整个晚上学习,我说那他很可能是在作别的,或者效率不怎么高。果然是长保证了,但是完成内容却没有什么提升。这是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一个极限的,基本上比较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小孩和成人,专注解决问题的时间也就是45分钟。

与其要求孩子长时间地集中精力,不如教会他分段冲刺的方法。假设每天晚上学习时间1个小时左右,我们可以把时间分为30分钟、20分钟、10分钟三个大块,因为注意力是会递减的,因此可以把最难的部分放在前30分钟进行冲刺,后面逐渐减少难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haodian5.net/swqf/101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