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会发现家中的小儿喜欢吃一些非食物性的物体,如泥土、牙签、纸张、石灰等,这种情况称为异食癖。
既往的研究认为异食癖是由于体内微量元素缺乏,或寄生虫病引起。现在很多医生认为,异食癖还有一部分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多发生在1岁半至6岁的小孩,如果家庭成员关系紧张或父母离异或因工作而疏忽了对孩子的关心,孩子很可能出现性格的孤僻、不合群,在心理上、情感上得不到应有的满足和照顾,就会通过一些强迫行为来寻求安慰,比如吃一些常人不能理解的东西等等。
对于心理异常引起的异食癖,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遇事不要责罚孩子,要给予正确的疏导,以满足他们情感及心理上的需求。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最好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必要时服用药物控制。
除去心理因素,更多的人关心的是导致异食癖可能的营养因素有哪些,该如何处理。接下我们重点来分析一下:
1锌元素缺乏原因:
6个月以上1岁以下的孩子母乳喂养时未及时添加其他动物性食品作为辅食;1岁以上的孩子饮食不均衡,有挑食偏食的习惯;或小儿经常生病,尤其是慢性腹泻,都有可能导致机体缺乏锌元素。
症状:
小儿缺锌可引起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增生修复和角化不全,易于脱落,脱落的上皮细胞易阻塞味蕾孔,使食物难以接触或接触味蕾孔不全,造成味觉减退,轻者仅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略有迟缓,重者可厌食,少数人出现异食癖,生长发育停滞。
处理:
1、一岁以下的小儿需及时添加辅食,添加肉糜、鱼泥、肝泥等富含锌的动物性辅食。
2、年长儿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每周可安排一次猪肝或鸡肝或海产品。
若是长期腹泻的小儿,日常饮食中的锌达不到推荐量,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锌制剂,如葡萄糖酸锌、硫酸锌等。
2铁元素原因:
6个月后的宝宝没有及时增加富含铁的辅食;年长儿存在挑食、偏食的习惯;慢性疾病导致的肠道慢性失血或铁的吸收不良。
症状:
缺铁不仅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还有可能有异食等行为异常。
处理:
1、满6个月及时补充含铁的米粉,然后逐渐补充富含铁的食品,7-8个月后可在婴儿强化谷物内加入肉末、鱼末或肝泥,以供给血红素铁,视宝宝情况可逐步加量。
2、对于人工喂养的宝宝应该选择强化铁的配方奶粉。
对于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儿童应该保证饮食多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品(如猪肝、鸡肝、牛肉、猪肉、鸡肉、猪红等)外,配合服用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青枣、草莓、橘子、猕猴桃、橙子等),促进铁的吸收。必要时可以选择铁剂进行治疗。
2寄生虫病原因:
由于日常饮食、生活的卫生问题出现的蛔虫病、蛲虫病都有可能会引起异食癖。
症状:
蛔虫病可以引起孩子食欲不佳、厌食、偏食、消瘦、夜间磨牙等症;蛲虫病会引起孩子肛周瘙痒,孩子夜间熟睡后检查肛门皱襞处可能会发现有白色线头虫蠕动。
处理:
医院化验粪便查是否有寄生虫卵,如果有虫卵就需要驱虫治疗。如果大便没有查到虫卵,但是孩子症状明显、且平时卫生习惯比较差,建议2岁以后可以常规驱虫一次。
原创文章,图片源于网络
转载于小人计
郭丽娜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