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物过敏是怎么回事

一、什么是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是食物不良反应的一种,指一种或多种特定食物成分进入人体后使机体致敏,再次反复进入可导致机体对之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一般会出现面部或全身皮疹,反复长期腹泻,反复长期咳嗽、流涕等症状。

1、胃肠道症状:呕吐、腹泻、胃食道反流、便秘(伴或不伴肛周皮疹)、血便、肠病或严重结肠炎等。

2、皮肤症状:特应性皮炎,面部、口唇、眼睑水肿(血管性水肿),进食后荨麻疹,皮肤瘙痒等。

3、非感染性呼吸道症状:鼻痒、流涕、中耳炎、慢性咳嗽、喘息等。

4、眼部症状:眼痒、流泪、瞬目、球结膜充血。

二、家长发现有过敏可能时,应该怎么办?

1.需细心观察症状和进食的关联性,做好记录,发现可能诱发的可疑食物。

2.食物摄入的量

3.摄入食物后出现症状的时间,有助于判断过敏类型。

4.留意有无其他诱发因素等。

5.母乳喂养的婴幼儿还需要记录母亲的每日饮食,考虑母亲的食物是否引起宝宝过敏症状。

三、采取什么检查确定过敏?

1.血常规:部分食物过敏患儿会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2.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测定:检测获得的阳性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回避试验确定过敏原种类。

由于食物过敏可能为T细胞、嗜酸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因此,食物过敏原slgE检测阴性也不能排除过敏的可能,尤其是胃肠道相关的食物过敏症。此时需进一步采取斑贴试验或回避试验进行诊断判别。

3.斑贴试验:对考虑存在迟发型过敏反应的婴儿,皮肤试验及血清slgE检测不能确定过敏原者可采用。

标准过敏原制成的贴剂,贴于皮肤表面,在48h后移刮去,观察皮肤的变化及是否有其他临床表现。对非IgE介导的特别是小麦导致的食物过敏有一定诊断价值。

4.皮肤点刺试验:是比较方便、简单、快速、重复性好、阳性率高的试验,试验可以判断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对吸入性过敏,如过敏性鼻炎和结膜炎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对食物过敏的阴性预测值高。

5.回避试验:食物过敏者无论是否检测到过敏原sIgE都可使用。

主要是通过短期回避常食用的可疑食物,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帮助明确过敏原的种类。

6.食物激发试验: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通过回避可疑食物2~4周,症状缓解后,逐步添加可疑食物激发症状出现的方法,观察食物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

四、孩子确定了食物过敏,怎么办?

1.回避过敏食物:

■过敏原明确时,进行回避或采用消化酶处理,减轻过敏原性。

■过敏原不明确,可以短期采用限制性食物疗法。即在2~4周内限定患儿只食用很少引起过敏的食物如:大米、蔬菜、猪肉等。如果在这段时间过敏症状消失,可以定期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入单一食物,对于过敏的食物则进行回避。

2.药物治疗及其他

多数食物过敏儿童预后良好,随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发育完善有消退趋势;少数食物过敏会持续存在,或发生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五、食物过敏的孩子需要一直回避过敏的食物吗?

1、家庭再引入食物适应证:轻度症状者;过去6个月无过敏反应者;IgE介导的过敏反应且IgE水平降低。

2、医院内再引入食物适应证:中重度过敏反应者;微量食物暴露出现严重反应者;常规哮喘预防性治疗者;多种过敏原过敏或过敏累及多个器官者等

3、过敏儿童辅食添加:食物过敏的患儿添加辅食可先加含铁米粉、蔬菜等,逐步过渡到肉类食物、鸡蛋、海产品。如果同时需要进行从氨基酸配方奶到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转换时,则暂停添加新辅食,先进行转换。对于非IgE介导的过敏患儿鼓励尽量尝试多种食物。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白癜风早期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haodian5.net/sjzy/48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