臻源
微课堂
小儿积食的食疗调理
食疗师珍丽,倾情分享
食疗师珍丽
食疗专家,资深讲师,高级营养师,高级健康管理师。
自幼学习食疗与健康,从事食疗健康调理8余年,对食疗健康有独到见解和深厚的实操经验。尤其擅长慢性病的食疗调理,像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痛风,心脏病,肥胖等疾病调理,效果显著。对这些需终身服药的慢性疾病,通过食疗调理可以达到不同程度的减药甚至停药的效果。
积食10大症状
积食是中医的一个病症,主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
积食一症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意思是说要想小儿不生病,就不要给孩子吃的太饱、穿的太多。仔细琢磨一下这些话满有道理的,无论是哪一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则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会造成孩子“积食”,给小儿的身体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积食的孩子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口臭、肚子胀、胃部不适、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甚至引起孩子发烧。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积食了?10大症状告诉你!
(1)口气臭秽
如果闻到孩子口中味道变得非常大,则很可能是积食。情况严重的话,还会伴有呕吐的现象,吐出来都是酸臭的未消化食物。
(2)大便很臭
古语说“臭如败卵”,指的是大便有腐败的臭鸡蛋的味道,这种情况也要考虑积食的可能。
(3)大便的频次、质量改变
有积食,大便的频次会改变,会次数增多,而且每次粘腻不爽,味道很臭,甚至会腹泻。大便的臭味,刚开始会比较严重,后来逐渐变得清稀,味道变成淡淡的腥臭。另外还会肚子胀满,不断咕咕作响,如同有气在串,同时会不断排气放屁,味道也会比较大。
(4)舌苔会变厚
这种情况是非常典型的,就在舌体的中间部分,有硬币大的一块厚舌苔,也有的是整个舌头的舌苔变厚变腻,此时,则要高度怀疑是否积食了。
很多家长会问:该怎么观察舌苔呢?其实,我主张在动态的过程中观察舌苔,比如您经常看孩子的舌苔,对孩子平时的状态就有一个了解,可是最近几天发现孩子的舌苔突然比平时厚了,这种变化就非常有诊断意义了,而且这种观察医生是看不到的,家长更有优势。
(5)嘴唇这几天突然变得很红
有了积食,食物积滞化热,会发现宝宝的嘴唇突然变得很红,像涂了口红,此时要怀疑积食化热了。而这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唇色的变化,最有意义,这种变化也只有家长才能观察到。
(6)脸容易出现发红的情况
积食后脸容易出现发红的情况,这种发红,往往是比较凝聚的一块,往往是在右侧的颧骨部,有的家长会觉得是孩子自己挠的,其实这往往是积食导致的问题。
中医认为人的脸对应身体整体,左侧主升,右侧主降,如果肺胃不降,则右侧容易出现问题,其实孩子为什么会挠这里?是这里感觉不舒服,但即使不挠,也会出现颜色上的差异。
(7)食欲紊乱
孩子刚开始积食,往往是吃不下食物,胃口不佳。但是如果积食时间长了,胃中有热,则可能会总觉得肚子饿,但是吃完了肚子又胀,很快又会泻出去。
(8)晚上睡觉不踏实
积食的孩子,晚上睡觉爱翻来滚去,身体扭来扭去,比较小的孩子,在睡觉的时候还哭闹,这就是中医所讲的“胃不和则卧不安”。
(9)感冒后容易咽喉肿痛
吃肉多导致积食的孩子,只要感冒,立刻会引起咽喉部的感染,各种扁桃体肿痛。这是中焦阻滞,肺胃不降,郁热在上焦的缘故。
(10)饭后肚子胀痛、腹泻
积食的孩子,吃饭后会肚子胀满、不消化,然后会喊肚子痛,而这种腹痛泻后会轻松些,然后过一会儿,再痛,再泻,如此反复。
以上症状并不一定同时出现,父母需要仔细观察,好好判断,可能对您识别孩子积食有所帮助。
积食的危害
很多时候,爸爸妈妈会被孩子突然的不爱吃饭、腹涨、腹泻、腹痛、晚上哭闹、体质消瘦、感冒、咳嗽弄得焦头烂额又不知道宝宝怎么回事,吃药打针不出根?
其实这都是食积在作怪!
宝宝积食问题不可小觑,因为孩子食积、虫积乃百病之源,在治疗婴幼儿童疾病时,应首先排除食积、虫积病因才能事半功倍!积食因宝宝饮食过快过多,暴食暴饮、多食生冷、肥甘食品等所引起,它给宝宝的身体带来的危害并非一两天的事,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消化系统。
而其具体危害表现如下:
1、胃积热攻到肝,舌苔黄厚燥,引起情绪急噪,好动,晚上12点到4点轻者不睡觉,重者哭闹,恶心不想吃饭,只吃生冷零食;
2、胃积热攻到脾,舌苔白厚,引起脾虚导致腹泻、消化不良、吸收不好;
3、胃积热攻到肠,舌首黑燥,引起腹涨,形成肠痉孪、痢疾、下垂;
4、胃积热攻到肺引起易感冒,咳嗽、气喘造成过敏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抵抗力差:
5、胃积热攻到心,引起舌尖边红燥、花舌苔、口腔溃疡;
6、食积攻到肾,舌答光滑,头发焦黄,打溜,面口无光泽,体制消瘦,多汗乏离,身体娇小;
中国儿科专家称宝宝积食为百病之源,对宝宝的健康成长影响重大,家长发现诸如积食现象时必须及时处理病根,才能保证宝宝茁壮成长,同时,建议家长养成定期为宝宝消食积的良好育儿习惯。
积食的预防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贴上了娇生惯养的标签,而确实很多家长也总是生怕孩子吃不饱、不够营养,每顿都会像填鸭一样喂养饮食尚不能自控的宝宝。结果,反而加重宝宝脾胃的负荷,损伤脾胃,导致孩子消化不良,久则积食。那么,小儿积食该如何预防呢?爸爸妈妈一起来学习下吧。
有些孩子导致积食是因为在吃饭前正在进行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个时候,家长把他打断了,然后来吃饭,从而宝宝会着急吃完饭继续自己的事,所以,孩子吃饭太快而导致了积食出现。
让孩子专心吃饭。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了,孩子一般出现积食,有可能是因为吃饭不专心而造成的。例如,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或者是听音乐,或者是和别的小朋友打闹等,都会导致宝宝积食的情况的发生。所以,在宝宝吃饭的时候,最好让宝宝专心只顾着吃饭就好。
有些家长喜欢在孩子吃饭的时候,责骂孩子。这是最不理想的一种行为,是大错特错的。对孩子来讲,吃饭的时候,本身身体就处在摄入营养的过程中,你在骂他,责备他,只能让其食物难以下咽,而导致积食出现。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有厌食症。如果你发现孩子有厌食症的话,医院去做检查。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有这样的症状,你平时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看孩子是不是对所有的食物都这样的表现。
积食的食疗
孩子积食是很常见的现象。孩子的脾胃功能发育的还不是很完善,如果食物摄入过量,小肚子就会鼓起来,而无法消化的食物就会堆积在宝宝体内引起积食。
孩子积食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厌食、口臭、肚子胀、胃部不适、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甚至引起孩子发烧,让很多的家长感到恐慌。
为了防止孩子积食,一定要注意控制孩子的饮食,即使是孩子再爱吃或是再有营养的食物也不能让孩子一次性吃太多,否则很容易让孩子积食,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其实,孩子积食是可以用食疗的方式去解决的。大家都知道药疗不如食疗,食疗安全性高,解决问题的同时可以减少药物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食疗不治病,但可以起到治疗的效果。有很多人验证之后跟我反映食疗的神奇,“就是普通的食材放在一块就能治好!”我想说:“食物本身就很神奇,只是人们不善于发现,不懂得搭配和运用,食疗之所以神奇,是因为食物是神造的!”
在这里,针对小儿积食,给大家推荐两个我经常会用到,效果又比较好的食疗验方,希望能帮到大家。
1、陈皮9克、生麦芽6克、干山楂3片、大枣2个、生姜1片。
用法:食材入锅中,加入800毫升水煮开后小火熬10分钟,饮用时可加入少量红糖,以调和口感。每天一次,当茶饮用,连用2~3天。
效用:开胃健脾助消化。此食疗方针对2~6岁小儿单纯性积食,1~2岁减半使用,7~12岁可加倍使用。常见表现为肚胀、口臭、厌食、舌苔厚腻、舌色淡白,大便不干不结无异常。
另注意饮食清淡少油腻,晚餐少食,可多食用粥及米糊类。近阶段忌食寒凉食物及甜腻食物如冰激凌、糕点、奶油、饮料可乐、香蕉、红薯、土豆、糯米、榴莲、大肉等容易加重积食。
2、陈皮9克、生麦芽6克、干山楂2片、鲜柠檬1片,苹果1个切块、白萝卜100克切片。
用法:食材入锅中,加入800毫升水煮开后小火熬10分钟,饮用时可加入少量红糖,以调和口感。每天一次,当茶饮用,连用2~3天。
效用:润肠通便消积食。此食疗方针对2~6岁小儿胃热积食,1~2岁减半使用,7~12岁可加倍使用。常见表现为肚胀、口臭、厌食、舌苔黄腻、便秘便干或大便头干、夜间啼哭。
另注意饮食清淡少油腻,晚餐少食,可多食用粥及米糊类。近阶段忌食甜腻食物如糕点、奶油、炸鸡汉堡、薯条饼干、饮料可乐、冰激凌、香蕉、红薯、土豆、糯米、榴莲、大肉等容易加重积食。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困扰父母们,当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时,我们该注意了,可能孩子哪儿不舒服了,必须及时了解和救治。而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孩子积食很有可能就是孩子不停哭闹的原因之一。
孩子的积食问题可大可小,处理得不好,会让宝宝特别难受和痛苦。在发现孩子积食时,不要过于慌乱,应及时采取措施,只要方法得当,孩子积食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当然,如果孩子积食情况比较严重,伴有大便干、咳嗽、呕吐等症状的话,医院就诊。
昨天的微课堂,
得到了众多妈妈们的欢迎和好评,
下期课程将在10月29日周六晚20:0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