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各种大节小节马上就要来了,像巧克力,棒棒糖,薯片等等,宝宝的小肚子每天都撑得鼓鼓的。可是没有节制地吃吃吃,很容易让宝宝积食,烦躁哭闹、睡卧不安等,严重者甚至容易引起发烧。
小儿积食,做家长的千万不能轻视哦~
什么是积食?
积食主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积食一症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
肠道上接脾胃,下连肛肠,是一个中间枢纽环节,肠道堵塞带来的直接危害是:
在中,秽物充满导致腹胀如鼓;甚者引起腹痛。
在上,由于下方枢纽失灵而出现不思饮食,严重者恶心呕吐等。
在下,由于秽物阻碍而出现大便不通,大便干结,便秘等。
宝宝积食大多数有以下症状:
?宝宝在睡眠中容易翻来覆去睡不好觉,有的还会咬牙。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
?宝宝大开的胃口最近又缩小了,食欲明显大不如前,甚至出现厌食。
?宝宝常说自己肚子胀,肚子疼。
?宝宝起床时眼里面有好多眼屎。
?发现有的宝宝鼻梁两侧发黄发青。舌苔黄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放屁有酸臭味。
如果你的宝宝有以上症状,那就是积食的表现了。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皮肤发黄、精神萎靡、大便干燥或酸臭、睡眠不安、手心脚心发热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引起孩子疳积、反复发烧,咳嗽等,长期积食会诱发孩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积食的危害
积食常发生在婴幼儿,因为孩子小自我控制意识不足,再者遇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大人有时候还会多吃呢,更何况是我们的小宝宝了呢?只要是见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会不停地吃。
如果积食不及时清除,在肠胃系统上就会向纵深方向发展,导致孩子脾胃发育受到抑制,形成顽固性消化不良---“疳积”。
很多非洲的孩子骨瘦如柴却肚子很大,就属于这个情况。
01.积食与舌苔剥落
小儿舌苔剥落与现代医学的小儿地图舌相似。
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乳食积滞,郁久化热,蕴结心脾,火热上熏造成舌苔剥脱所致。用小儿推拿之消食导滞、清心泻脾热及滋阴的穴位,很快就会好。
02.积食与贫血
积食容易导致脾虚,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积食时间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虚。
从西医上说,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导致孩子偏食、厌食、挑食,进而导致营养不良,时间长了就会贫血。所以,贫血的时候也应当调理脾胃。
03.积食与荨麻疹、丘疹样荨麻疹
小儿积滞日久,容易损伤脾胃,导致郁而化热、聚湿生痰。按中医辨证,皮疹成批出现,丘疹色红,坚硬如粒,瘙痒明显,哭闹不安,舌尖红或边红,或兼见恶风发热,鼻塞流涕,咽红咽痛,是风热壅滞证。如果皮疹比较大,上有水疱痒痛明显,面黄烦躁,或精神困倦,大便不调,小便黄赤,食欲不振,舌红苔黄腻,是湿热蕴滞证。病程已久,皮疹反复发作,色红耳痒,口渴口臭,室友腹痛,大便干结,夜间磨牙,食欲不振,舌红苔黄厚腻,是积滞蕴热证。
消除积食的方法——小儿推拿
积食是中医的说法,因此用中医的办法来解决是最有效的,而中医里面最有效的又非小儿推拿莫属。
1.清大肠经(-次)
大肠经穴——位于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本穴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治疗虚证时,用补法,多与补脾经,揉肚脐,捏脊等合用。治疗实证时,用清法,常与清脾经,摩腹,推下七节骨等合用。
2.运板门(1-3分钟)
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玉米粉,按揉板门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重按有酸麻感,是胃全息反应点。严重的积食也可用指甲重揉或者掐揉,掐三揉一。
3.顺运内八卦(1-3分钟)
内八卦穴,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
4.掐揉四横缝(1-3分钟)
四横纹——分别位于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屈侧的横纹处,一手有四穴。四横纹是常用的消积穴位之一,也是民间挑疳的部位之一。
1).掐揉法:用拇指甲逐个掐揉本穴(可掐一次揉三次),称掐揉四横纹。
2).推法:用拇指面逐个纵向上下来回直推本穴,或使患儿四指并拢,在穴位上横向来回直推,称推四横纹。
5.分手阴阳穴-次
分手阴阳——掌心向上,掌后腕横纹(腕部第一横纹)。靠近拇指端为阳池,靠近小指端为阴池。
用两手拇指自掌后腕横纹中央向两侧分推,即为分手阴阳。揉分手阴阳能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
6.顺时针摩腹1-3分钟
一般采用顺时针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结肠、橫结肠、降结肠的方向运动,坚持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成人也是。
稍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渗透力进行。积食引起的便秘腹胀可重点操作此部位。
7.分腹阴阳1-3分钟
分腹阴阳——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8.下推七节骨(3分钟)
七节骨——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
推七节骨,是小儿推拿里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四大手法之一。这个穴位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能够同时治疗小儿腹泻和便秘两个症状完全相反的疾病,只是手法略有不同,所以,家长们值得一学。
9.揉足三里(1-3分钟)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是四大合穴之一,经常按揉有健脾胃、促消化的作用。主治:
1).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
2).咳嗽气喘,心悸气短,乳痈。
3).失眠,癫狂,头晕。
4).虚劳赢瘦,水肿。
5).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积食食疗篇
如果你觉得自己推拿找不准穴位,作用不大,那可以试试下面这些有效的食疗方法:
01薏米山药粥
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适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做法:将薏米、山药、小米适量一起熬粥食用,能祛湿健脾、滋阴养液,尤其适用于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的孩子。
02熬山楂水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对付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
做法:将新鲜山楂洗净,切成小块,用小火炖煮3~4个小时,煮出汤色后,把山楂过滤掉,在汤中加冰糖喂宝宝喝。
03萝卜粥
功能:开胸顺气,健胃。对小儿消化不良,腹胀有疗效。
做法: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积食宝宝不能吃
1.肉汤、骨头汤等
危害:不仅营养价值不高,反而造成胃动力减弱、不好消化
2.添加辅食时先吃肉
危害:高脂肪类是食物里面最难消化的,像肥肉和油炸类食物里都含有肥油,宝宝吃了之后会一股脑的糊在胃壁上,很可能造成胃黏膜损伤。吃辅食的荤素比例最好是1:2
3.鸡蛋和牛奶可正常吃,但要少量
危害:消化慢,不能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4.硬质、胀气的食物
危害:引起胃胀气。给宝宝吃蔬菜时,要注意避免吃如:蒜苔、蒜苗、洋葱等食物。可以选择促进消化的,蔬菜类如:茄子、紫菜、蘑菇、玉米、青笋和绿叶菜等,水果类如:苹果、西红柿、橙子、梨等。
5.中药材的大补汤
危害:滋补的中药材并不适合小宝宝吃。
总之,孩子积食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可能大多数家庭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为这种积食造成的影响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家长如果只是一味的怀疑,而不去努力做出改善的话,那么孩子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长久下去就会降低自身免疫力,容易生病,阻碍身体发育。所以当您的孩子出现积食症状的时候,一定要积极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张惠蓉个人简介
女颐堂儿康部项目负责人,金牌导师,从医近十年,拥有自己的社区门诊,是名副其实的临床专家,擅长从事妇科及小儿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师承全国多位名师,潜心研究,继承和发展了各个流派小儿推拿学术思想,集众派之所长,将其应用于实践,创立了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张氏推拿手法,秉承中、西方安全绿色、纯手法理疗方式,对新生儿护理、育婴护理、月子母婴护理、小儿推拿、营养配餐、有比较系统的思维和研究,擅长望诊和脉诊,秉承中医整体观念,五脏六腑综合调理,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是济南小儿推拿实战派名家之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家政母婴行业服务与培训,张老师博学多才,讲课思路缜密,逻辑清楚,简单易懂,严谨细致,认真负责,一贯以“不忽悠,不套路,不保留,纯干货”的作风,深得学员及家政母婴同行厚爱和认可。
欢迎
专业小儿推拿专家坐阵,为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母婴的相关知识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下放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白癜风医院西安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