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人们在年轻时总认为:这个世界到处都能获得幸福和快乐,人们的痛苦只是找不到获得它们的方法和途径而已;但在老年时代,人们就明白了,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什么幸福和快乐.......”
作为中年妇女的我,来讲讲我在想着什么。
1、家庭生活
我和老公自打一结婚就争吵不停,二三十岁时,两人都年轻气盛,一言不合就吵架,能把房顶都掀翻了。我俩是大多数时是格格不入,极少数时是彼此互补。他是南方人,我是北方人,我们生活和饮食习惯就不一致:他爱吃米,我爱吃面;他口味清淡,我口味很重;我和老公也玩不到一块儿去,他爱好运动,我喜欢宅家;他厨艺精湛,我不爱做饭;他活泼开朗、交友广泛,我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他是个洁癖,我却不爱收拾。所以,我们俩能一直走到今天,也算是奇迹了!究其原因,我归结于三观基本一致。
如今,我们都已年过四十,再也不像年轻时吵得那么轰轰烈烈了。因为你改变不了对方,没必要消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情绪。家庭是讲感情的,不是讲对错胜负的,你逞完口舌之快,打了一场胜仗,战胜了对方,但这种胜利没有任何意义。你依然还是要和伴侣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你让朝夕相处的另一半不开心,他也不会给你好脸。不如多把精力放在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上,努力营造和谐而平静的家庭氛围,放过别人也就是放过自己,何况是自己最亲的人。
我和老公每天下班回家,一起吃饭,然后就各干各的,但基本上都是围着孩子转。有共同话题的时候说两句,没的话就互不干扰,感觉都还不错,因为我们彼此之间找到一种和谐相处的方式。
2、孩子教育
如今社会的孩子是越来越难教育了。我们小的时候,那一代的家长基本是保持一种强势作风,说一不二,从来没有给孩子什么耐心引导。这在现代社会肯定是行不通了。
我家孩子在上初三,他说班里有两三个同学经常不来上课,老师从来不管,学业基本就这样荒废了。后来家长之间聊天才知道,孩子是得了抑郁症。我们小时候根本不知道抑郁症是什么?现在社会抑郁症在青少年中却如此高发,真是让人惊叹。
如何教育孩子是最发愁的事情,管得太松,孩子考不上好学校,管得太严,担心孩子得忧郁症!我们对孩子持宽松政策,走放养路线,对他只给出建议,分析利弊,从不逼迫和要求,和孩子做知心朋友,无条件给予强大精神支持。对孩子一直都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从来不抓住孩子的缺点不放,喋喋不休,没完没了。
你的奋斗决定了你的上半生,你孩子的奋斗决定了你的下半生。孩子是一辈子最重要的投资,永远会影响到你终生的喜怒哀乐。爱孩子是父母都能做到的事情,成为合格的父母,正确地培养和教育孩子,才是这世上最值得投入精力和性价比最高的事情。培养和塑造孩子健康的个性,保持孩子的身心健康,特别重要。
自从有了孩子,就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从孩子咦咦学语开始,我们忙得像一个永远不停转的陀螺,孩子上学,我们上班;孩子放学,我们比上班还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现在孩子读初三,正是要劲儿的时候。孩子从小学到初中,我一直陪读,没有停歇。孩子从上初中开始,我天天熬到半夜,造成现在严重失眠。毫不夸张地说,从小学到初中的主课,我都熟练掌握。要是哪天失业了,兼职辅导孩子功课挣点小钱,应该没问题。明年孩子要读高中了,目前面临中考这个坎儿,我现在愁得只掉头发。陪读:辅导孩子功课;陪伴:陪孩子熬夜到凌晨1、2点、陪焦虑:考试,测验,家长会。除了学习,还要担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别抑郁了、别早恋、别被校园欺凌……你小心翼翼地呵护和培育,提心吊胆地维护并防范差错和意外的发生,一把辛酸泪啊……
我现在就盼着孩子能18岁成人,考上大学!我能有自己的生活,有资格行使和享受快乐和自由的权利!到那时真有一种18年有期徒刑刑满出狱,重获自由的快感!期待那一天!
3、工作
年轻时候把工作看得特别重,单纯地认为工作是挣钱的唯一方式。我给自己很大压力,拼命工作、积极上进、周末充电学习,领导交办的工作,用%专注和热情来完成,努力跟周围同事搞好关系。但职场水深,不是埋头苦干就能飞黄腾达的。
由于个人本质和性格原因,不想当领导,也不会当领导,要巴结上级,安抚下属,防备同级,心太累,不是那种人,也干不好,学都学不会,逼也逼不出来。现在,本职工作之外的心一点都不想操,还是当老百姓好,自己的一摊工作干好。
4、金钱
收入水平维持温饱没问题,维持日常生活开销,孩子的学费和辅导班基本够用。不喜欢奢侈品,不追名牌、不爱攀比,疫情原因旅游消费几乎为零。
人到中年,突然对赚钱失去欲望,不愿为多赚钱而去违背本性,不谄媚、不逢迎。现在想想:虽然有些人比你有权,比你有钱,但没有你这样的心态,享受不到你拥有的开心快乐!有钱又有什么用呢?
5、社交
活得坦然、不重面子、懂得拒绝。在单位不结党、不分派、不八卦,从来不管闲事。朋友不在多,有一两个知己足矣。不想浪费时间社交,更不用取悦他人,也无太多欲望灼心。很多时候更愿意享受独处,自己一个人不用迁就,不用计划,不用商量和预约,率性而为,真正做一回自己。越来越体会到,其实世界是自己的,跟别人关系不大,自己取悦自己才是王道。
6、亲情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亲69岁就去世了,这对我的生死观是一种深刻的教育,触动我对生命的认知,与父母的感情越深,影响越大。
父母健在的时候,你往往会觉得自己距离死亡还很遥远;但父母年迈而逝,你通常是四十几或者五十几岁,这之后你能感觉到远方死神也在向自己慢慢走来。即使你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你发现你的金钱再多、能力再大,也没能救下你的至亲,那么这些总有一天也会救不了你自己。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有一句名言:“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衢,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惊心动魄。可惜我们只顾忙着在一瞥即逝的店铺橱窗里,找寻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只看见自己的脸苍白渺小,我们的自私与空虚,我们恬不知耻的愚蠢。谁都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