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小心这种病!
气温骤降,这个季节,医院最“火”的科室是儿科!!
去医院看病的“小病号”越来越多,其中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病例最多。
肺炎是造成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大感染性疾病:仅年,全球因肺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数量高达,名,占所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比例的16%。
肺炎影响着所有地区的儿童和家庭,但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每年约有万名儿童因肺炎住院接受治疗,而这些儿童几乎全部来自于发展中国家。
前两天闺蜜就给小编说,这才刚步入冬天,她儿子就感冒了两次,是被家人传染的,每晚听着他持续剧烈咳嗽,实在不放心,医院就诊。
之后被诊断为“支气管肺炎”!闺蜜说:将肺炎误以为感冒的家长还有很多!今天就给大家说说这个冬季最受小朋友“亲睐”的恶魔吧。
什么是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肺部疾病,以发热、咳嗽、痰多、气急为主要症状,多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
3岁以内的婴幼儿在冬、春季节患肺炎较多,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引起多种并发症,影响孩子发育。
患过一次肺炎后,有可能再次或多次患肺炎,特别是体质弱的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的儿童。
小儿肺炎是发烧引起的吗?
由于缺乏对肺炎的了解,很多家长有一个误区,觉得肺炎是发热造成的,经常问医生,“孩子怎么就从发烧变成肺炎了,是不是发烧引起的?”
其实发热只是肺炎的一个常见症状,首先是发生了肺部感染,然后才会出现发热。
少数年龄小的宝宝,肺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如3个月以下的宝宝,通常不发热,甚至体温低于正常,仅表现为气促、吐奶、呛奶、吐沫等,容易被家长忽视。
小儿肺炎是什么引起的?
宝宝接触带菌者,很容易受到传染引起肺炎。
新生儿因败血症或脐炎、肠炎,通过血液循环感染肺炎。
再大一点的宝宝也可由病毒及其他微生物引起,最常引起的病原微生物为: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等。
这些病原体大部分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内的,而少数是经血液入肺。
小儿肺炎有哪些表现?轻型肺炎
1.发热:大多数体温较高。
2.咳嗽:开始为频繁的刺激性干咳,然后咽喉部出现痰鸣音,咳嗽时可伴有呕吐、呛奶。
3.呼吸道症状:呼吸表浅增快,鼻扇,部分患儿口周、指甲轻度发绀。
4.全身症状:除呼吸道症状外,患儿可伴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哆嗦,腹泻等全身症状。
重型肺炎
1.呼吸系统症状:呼吸表浅、急促、每分钟可达80次以上,有三凹征、呼气呻吟、面部及四肢末端发绀、面色苍白或青灰。
2.循环系统症状:肺炎时常伴有心功能不全。
3.神经系统症状:
①烦躁、嗜睡、凝视、斜视、眼球上窜。
②昏睡,甚至昏迷、惊厥。
③球结膜水肿。
④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⑤呼吸节律不整。
4.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下降、呕吐、腹泻、腹胀,严重者呕吐物为咖啡色或便血,肠鸣音消失,中毒性肠麻痹以及中毒性肝炎。
5.酸中毒: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等,也可出现混合性酸中毒。
怎么判断宝宝是感冒还是肺炎?看精神状态
感冒时,一般精神状态较好,能玩。
患肺炎时,精神状态不佳,常烦躁、哭闹不安,或昏睡,抽风等。
看饮食
感冒时,饮食尚正常,或吃东西、吃奶减少。
患肺炎时,饮食显著下降、不吃东西,不吃奶,常因憋气而哭闹不安。
看睡眠
感冒时,睡眠尚正常。
患肺炎时,多睡易醒,爱哭闹;夜里有呼吸困难加重的趋势。
听宝宝胸部
由于宝宝的胸壁薄,有时用耳朵听也能听到水泡音,可以在孩子安静或睡着时在孩子的脊柱两侧胸壁,仔细倾听。
肺炎患儿在吸气末期会听到“咕噜”般的声音,称之为细小水泡音,这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小儿感冒一般不会有此种声音。
引起小儿肺炎的因素有什么?
诱发因素:
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佝偻病、贫血、先天性心脏病、脑发育不全等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低下;没有按时接种疫苗。
环境因素:
过度劳累、穿衣不适、喝水少、气候骤变、居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等。
小儿肺炎对宝宝的危害?
心脏损害:
常见有中毒性心肌炎及心力衰竭。
婴幼儿心力衰竭症状不如成人典型,而且肺炎本身缺氧可使心率呼吸加快,容易误诊。
大脑损害:
轻度缺氧时表现为烦躁不安或嗜睡。
严重的缺氧可导致脑水肿及中毒性脑病,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胃肠损害:
轻症患儿可引起食欲减退,呕吐、腹泻。
重症小儿可能出现呕吐咖啡样物、甚至血便。
肺炎宝宝如何护理?应继续喂奶、喂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果宝宝食欲减退,应少量多餐。
哺乳婴儿增加每天的喂奶次数,保障营养。
及时清除鼻咽部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勤翻身,多拍背,以利痰液排出。
对重症患儿应注意观察呼吸、心率,预防各种并发症。父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患儿喂药,不能随意服药。
注意保暖,呼吸新鲜空气,室内禁止吸烟,室内温度应在24℃~26℃为宜,湿度维持在60%。
小儿肺炎预防清单1.疫苗接种是预防小儿肺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2.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物质,能增强婴儿对疾病的抵抗力;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3.定时开窗通风,室内保持一定的湿度,避免被动吸烟,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4.家人患感冒时,需戴口罩或尽量不要与孩子接触。
5.注意手卫生,家人外出返家后应先洗手后再接触宝宝。
6.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添减衣物。
7.常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锻炼体格。阳光及新鲜的冷空气均有助于提高宝宝的抵抗力。
8.不随意用抗生素。
温馨提示锻炼身体才是预防疾病的王道。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不同的锻炼方式,爸爸妈妈们可以根据宝宝自身的情况,每天适当的安排宝宝进行一些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