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由心起,病由心去!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转发就是传递爱
孩子常常出现不消化肚胀的情况,令家长们很是担心,这种情况叫做小儿积食,中医也称“积滞”。
是指孩子饮食没有节制,导致停滞中脘、食积不化,引起的一种脾胃病。饮食不规律,吃饭习惯不好,吃一会儿玩一会儿,或者遇到爱吃的东西暴饮暴食等,都是造成积食的常见原因。
除了腹胀、腹痛、食欲下降等不适,孩子积食还时常出现睡眠不踏实,睡觉时身子不停翻动、磨牙,口臭,手心脚心发热,皮肤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
一些穴位按摩和推拿手法对小儿积食效果良好,且方法简单易行,自己在家中就可以操作。
小儿积食最常见的五种症状
1.饭量变小,胃口不好
平时孩子总是吃完了喊着还要吃,爱吃的菜还会多吃几口,但是如果突然有对食物不感兴趣,饭量没有以前多了,吃几口就停下了,不愿意再继续吃,或者吃不下的现象,很有可能就是积食的现象。
2.睡觉不老实,难入睡
积食的孩子,晚上睡觉爱翻来滚去,身体扭来扭去,比较小的孩子,在睡觉的时候还哭闹,这就是中医所讲的“胃不和则卧不安”。如果孩子饮食规律、身体健康,那么睡眠应该是比较安稳的。而孩子一旦积食,睡眠就变得不安稳,孩子可能会手脚乱舞、牙关紧咬、不断翻身。
3.肚子胀,肚子疼
有的孩子经常喊肚子疼或不舒服,并且还没喂食时,一摸他的肚子就是胀胀的,如果用手按按,发现还有些发硬的话,积食就比较严重了,伴随的就是便秘,大便很硬,很臭。
4.鼻子发青,舌苔变厚
健康宝宝的舌苔都是舌体柔软、淡红润泽,舌面有干湿适中淡淡的薄苔,而且口中没有气味。但出现积食就不一样了,孩子的舌苔会变得白厚、腻腻的,严重了还会有很重的口气;而且孩子的气色不好,面色发黄。有的孩子会出现鼻翼两侧隐隐发青的症状。
5.精神不佳,恶心发烧
都说孩子不会装病,其实一看孩子的精神状态就能很好的说明问题。如果孩子积食了,最近一段时间他的精神会很差,脾气也比以前大很多,容易烦躁、哭闹。很多孩子还会出现经常恶心、咳嗽、莫名的发烧等症状。
小儿积食推拿按摩手法
1.运内八卦-次位置:
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
手法:
以图中黑点为起点,做顺时针作画圆,运的感觉为接触皮肤,又不产生压力,又像是悬空,想象八卦那种柔和感。
作用:
形滞销食,常用于食欲不振等病症。
2.揉板门次
位置:
板门位置在拇指下。
手法:
掌面大鱼际肌之中点,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
作用:
清胃热、止吐泻、健脾和胃、消食化滞、通调三焦之气,主治脾胃运化不足导致的积食、消化不良,帮助小儿解决胃动力不足的问题。
3.清补脾次
位置:
脾经位于大拇指桡侧,赤白肉交际处。
手法:
清补脾即来回推之。(最好将小孩拇指微微屈曲再操作)
作用:
健脾胃、补血气,常用于缓解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4.清胃经次位置:
胃经穴在大拇指靠近掌端的第1节,注意,可不是整个大拇指。
手法:
从腕横纹向大拇指指根推就是清胃经了。
作用:
清中焦之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等。(吐奶、打嗝、唇红胃口好拉的多大便粗)
5.清大肠-次位置:
位于食指桡侧面,食指间至虎口成一条直线。
手法:
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桡侧缘,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从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作用:
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治疗便秘、食积等症。
6.推小横纹(四横纹)1-2分钟
位置:
四横纹位于四指掌指间关节横纹处。
手法:
用拇指桡侧缘或食、中指螺纹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作用:
消胀(腹胀)、退热(口舌生疮、脾胃之热)、散结。
7.掐大四横纹(四缝穴)1-2分钟位置:
四横纹位于四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手法:
用拇指逐个掐揉,掐一揉三。
作用:
消食导滞、祛痰化积,对食欲不振、疳积、腹泻、腹胀、腹痛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8.摩中脘1-2分钟
位置:
中脘位于肚脐直上4寸。
手法:
用一手大鱼际着力按摩该穴位。
作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便秘、疳积等症。
9.摩腹1-2分钟
手法:
一般采用顺时针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结肠、橫结肠、降结肠的方向运动,坚持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成人也是。稍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渗透力进行。
作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便秘、疳积等症。
10.足三里2分钟
位置: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1寸。
手法:
用拇指按揉该穴(一边一分钟)。
作用:
足三里为人体第一保健穴位,按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对于孩子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不化有调理作用。
11.小儿厌食推拿手法图解十一捏脊3-5遍
位置:
后背正中,整个脊柱,从大椎至长强成一条直线。
手法:
由下往上提捏孩子脊旁1.5寸处3-5遍,每捏3次向上提一次。
作用:
捏脊可以促进孩子脾胃消化,避免肠胃积食。
艾灸调理脾胃功能
取穴:身柱、脾腧、中脘。
时间:每穴每天15到20分钟,温灸即可。
(点击放大图片)
宝宝的饮食调理
要会吃
孩子大便干燥,黑臭,小便黄,有气味,口气酸臭,舌苔白,晚上睡觉翻滚,揉耳朵,手心发烫,食欲下降、咳嗽但没有外感症状,这些都是积食的症状,可采取饮食调节治疗。
?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点,选择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汤、面条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类食物,可适当吃些鱼虾。
?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能饿一顿饱一顿,这样会打乱肠胃的生物钟,影响消化。
?晚上最好不要吃太饱。宝宝白天运动量大,吃东西消化得快,但晚上胃蠕动慢了,消化能力比白天弱,如果吃得过多过饱,就容易积食。因此晚上吃饭不要吃得太饱,即使喝奶,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些。
?早上和中午宝宝刚睡醒时,1小时内(至少30分钟)也不要进食,因为胃肠等内脏从低运转恢复到正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否则也无益于消化和吸收。
?对于处在吃奶期的婴幼儿的妈妈来说,妈妈要忌口,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妈妈饮食无度,婴儿就可能“奶积”。
?最后需要妈妈特别注意的是,吃饭是一件自由的事,孩子想吃就吃,不想吃的时候,妈妈不要逼迫。要放下对孩子不吃饭的焦虑,妈妈越焦虑,孩子越容易吃得不好。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孩子少吃零食。
总结一下就是
少吃点,会食疗,动起来,加上小儿推拿~
小儿积食不用怕~
各位家长都记住了吗?
◎小儿推拿动图
简简单单四步降温,父母人手一份(附食疗方)
◎艾灸+按摩调理小儿厌食症
◎6岁以下小孩如何按摩祛病?为了孩子赶紧收藏!!
深度沟通与业务洽谈扫下方白癜风康复白癜风治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