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为孩子补上食育这一课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徐阳晨文/摄

12月13日,多部委联合启动了我国首个青少年儿童食品营养标准制定。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中国青少年儿童健康安全食品管理委员会正式启动的该标准的制定,将更严格划定0-6岁、6-13岁、13-18岁各阶段青少年儿童食品的规范标准。

自年国务院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以来,我国食育教育开启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以《健康中国行动(—年)》合理膳食行动、《国民营养计划(—年)》和《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为行动指南,各部门、各地区在食育宣教、校园餐饮安全管理、健康培训等方面持续发力,织密“学校营养与健康管理”体系。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近日采访多名在食育宣教一线的专家和教师,就当前食育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以及解决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四类不良饮食习惯与错误认知

过度精细喂养难以让孩子口腔肌肉得到充分锻炼。“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从婴儿时期开始,很多家长就习惯于喂养孩子软、细、粘、糯的食物,稍微硬一点或需要用力咀嚼啃咬的食物,都不舍得让孩子吃。”北京市朝阳区安华里第二幼儿园科研主管李晓莉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这类孩子偏食且不愿意吃口感较硬的蔬菜,普遍咀嚼能力较弱,口腔肌肉没有得到充分锻炼,甚至影响到语言发育。

随着市场上辅食细分品类升级,米粉、小饼干、果泥、肉泥等产品不断出新,也潜在助长了婴幼儿喂养精细之风的流行。“我们采用‘逐渐加量’和鼓励评价法,由少到多让孩子逐渐适应不同食材,并通过玩游戏、绕口令、讲故事的形式,调动孩子自主进餐的积极性。”安华里第二幼儿园教师刘丽坤对记者强调说,在幼教阶段,按照“建立食物情感-认知营养与文化-参与社会实践”的递进层次,引导孩子们触摸食物本源,意识到精加工对营养的损耗,建立孩子朴素、精简、营养平衡的饮食初心,是食育早教的重要内容。

孩子五谷不识,食之无心。“即使很多大学生,对超市中15%的食材也是不熟悉的,无法准确说出十种谷物名称。”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对记者坦言,孩子面对每天最重要的健康元素,却不知如何好食、善食、乐食,食材科普已是十分迫切。

“孩子们很难知道自己所吃的食物来自哪里,由谁通过什么样方式种植出来,就更别说与这些食物和食物背后生态的链接,导致孩子只对口感有兴趣,没有真正开启与食物的天然情感。”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副会长、国家注册营养师刘璐认为,食育课堂不仅仅是在家庭,在校园里,“去都市化”的自然体验也不可或缺,只有将理论、烹饪与种植相结合,才会起到实质性作用。

父母应加强食育教育,引导孩子摒弃高油高甜等不良饮食偏好。《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指导指南》中提出:我国儿童膳食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蔬果、水产品、蛋类、豆类、奶类摄入量很低,未达到膳食指南推荐标准。刘璐指出,很多父母对孩子口味需求会尽量满足,也养成孩子对食物“爱恨分明”的态度。“很多孩子饮食习惯比较随意,对于喜欢吃的东西不节制,不喜欢吃的有明显反感情绪。并且对高油甜的食物,如甜饮料、冷饮、麻辣卤制品等有着难以控制的热情。”刘璐说。

目前在食育教育中,主要通过食品标签的认知和探索食材加工过程,引导孩子们默记零食“红线”,标记营养评分较低的食物种类,但教学效果并不佳。范志红建议,零食习惯的“起源”是父母,孩子天生喜好多油高甜食物,所以父母应加强食育教育,摒弃“食物有高低贵贱,轻天然食补,重保健补品”的错误观念,并通过学校、社区以及营养学会开设的膳食课程,不断积累“口感与营养”兼具的膳食技巧。

“能吃是福”“白瘦幼”等错误观念导致孩子饮食失衡。教育部最新调查显示,近5年间,各学段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比例逐年上升,年我国大学生肥胖率为5.5%,而中小学生则超过10%。“在中小学生中,流行着不太科学的体型观,男生求胖,女生求瘦,这主要受到传统喂养观念以及不健康的审美风潮影响。”范志红解释说,很多孩子是由老人带大的,在老一辈人“能吃是福,要吃什么就给吃什么”的理念坚持下,“小胖墩”低龄化和超重水平趋势愈加明显。同时,老人会不时干预年轻父母的喂养原则,认为“孩子胖才是健康,正常体型则是偏瘦”,这无形中造成了家庭饮食标准的混乱。

与男生群体不同,女生的焦虑重在“以瘦为美”。近年来,一些中小学生也纷纷效仿“白瘦幼”的错误审美,不乏节食、轻食代餐、吃减肥药甚至催吐等行为,青少年不成熟、不健全的饮食知识体系已影响到其身体发育和健康。范志红认为,基础的食育知识不是照本宣科,必须深入孩子的内心,化为其自觉的饮食习惯、自然的饮食规律和主动的学科探索,使之树立科学、长久、稳定的膳食均衡认同感。

家长有责任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和制作食物能力

从家庭维度来看,父母首先要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总原则,每人平均每天应摄入12种、每周至少25种食物,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大豆坚果四大类,食物尽量多样,以谷类为主。范志红建议,父母可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haodian5.net/sjzy/9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