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发病率再攀新高,你的饮食合理么

白癜风病因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3/5927655.html
11月14日是世界第13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据统计,糖尿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每年因它丧命的患者人数与因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死亡的人数不相上下,这种病是导致失明、肾衰竭、截肢、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作为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内分泌代谢疾病,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很多国家都呈现出上升趋势。1

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再攀新高

早在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中国II型糖尿病发病率在过去数十年中就已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年只有不到5%的中国男性患有糖尿病,但目前已超过10%,男性患病率为10.5%,女性患病率为8.3%,这相当于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患糖尿病。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年全球糖尿病地图报告,年全球约有4.25亿成人糖尿病患者,中国糖尿病患者约1.21亿,年20~79岁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前三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和美国,数量分别为1.亿、万和万。年8月28日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健康中国·体检大数据糖尿病地图",通过对年4月1日~年3月31日期间余万成人血糖资料完整数据的分析,全国体检人群糖尿病检出率为9.98%(比对全国人口分布校正后为8.63%),具体如下:显而易见,中国已经是糖尿病的重灾区,也很有可能是没有之一的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2食物金字塔对糖尿病的"贡献"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最主要为胰岛素分泌的缺乏和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但与最常见II型糖尿病相关的主要因素莫过于肥胖,而肥胖的最主要原因只有一个:吃的太多或吃的不合理。年瑞典推出了第一个饮食物金字塔,年美国农业部推出了最广为人知的食物金字塔(即传统食物金字塔),传统食物金字塔分四层,最底层以五谷类食物为主,包括粥、粉、面、饭、麦片等,我们每天吃得最多;第二层是鱼类、肉类、奶品及豆类等;第三层是蔬菜及水果等;最顶层是油、盐、糖,我们每天吃得最少。传统食物金字塔的严重漏洞是没有把不同的脂肪或肉进行分类,但现在已经有很多证据显示有些脂肪和肉类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传统食物金字塔还建议人们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但现在的诸多科学证明都指出正是这些食物才是导致现代人肥胖率上升的真凶。年美国农业部推出了修正版的食物金字塔,与传统食物金字塔的不合理配比相比,修正版中各类食物都由底部直通顶端,这代表各类食物一样重要,尤其是完整的、原始的食物。修正版食物金字塔是由六条垂下的彩带组成,彩带有粗有细,其中最粗的是五谷根茎类(橙色),代表每天摄取的食物中分量应该最多,随后依次是蔬菜类(绿色),水果类(红色),油脂类(黄色),奶类(蓝色),蛋豆鱼肉类(紫色)。爬阶梯是表示想要实现健康必须要多运动,修正版食物金字塔对食物摄取量的建议是按每个人年龄、活动量以及身体状况做调整,与传统食物金字塔相比,修正版食物金字塔更具科学指导性;年,美国农业部又将修订版食物金字塔更替为"我的餐盘"。其实与传统食物金字塔相比,无论是修正版饮食还是"我的餐盘",它们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动作,那就是对碳水化合物摄取量的建议越来越小,而且它们都建议人们吃真正的、完整的、原始的食物。虽然我们不能把现代人的肥胖原因归结为公众所接受到的饮食建议的错误,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社会群体来说,这种公众性的饮食指南的确会对个人的饮食行为有所影响。因为当一个领域的源头信息出现错误的时候,围绕该领域的所有社会阶层的人都会受其影响,这就好像徐化普博士在胆固醇科普片中所说:"如果一个医生都开始相信自己的谎言的时候,这个谎言是非常有效的,大到国家领导人,小到普通小市民..."以我身边两个患糖尿病的阿姨为例,当我告诉她们每天不要吃米饭或者只吃少量米饭的时候,她们却反过来问我:食物指南不就是以粮食为主么?不吃饭吃什么?很多糖尿病群体都具有血脂较高的情况,这与在血管堵塞部位发现胆固醇是一个道理,然而当下一些大陆医生却依然将主因归结为食物中脂肪摄取量过高,这其实是一个值得全民深思的问题。现在,让我们把视野放到当下的大陆食物金字塔,你会发现我们的居民膳食饮食建议依然停留在上个世纪,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饮食并吃尽可能少的脂肪...但是,我们明明流行的是糖尿病,不是脂尿病,对么?3低碳或无碳生酮饮食与健康我们已经在《胆固醇是一个跨世纪的科学笑话》一文中阐述了关于高脂肪、高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科学假说的由来,因此,在不暴饮暴食的情况下,它们不仅无害,而且有益。很多后天糖尿病患者饮食中的脂肪摄取量都不是特别高,与习惯生酮饮食的群体相比,他们的脂肪摄取量甚至可以称为很低,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往往习惯性地吃大量的形式不同的碳水化合物,这才是导致糖尿病的症结所在。

我虽然不是绝对生酮饮食追随者,但全球范围内的确已经有很多后天糖尿病患者通过低碳或无碳生酮饮食收获了健康,这里面不乏很多科学工作者以及医学领域研究人员。

比如台大医学士、台湾脑波自律神经医学会理事长王群光;毕业于美国天主教大学、年取得化学博士学位、前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化学教职员、前美国FDA研究人员、小儿麻痹脑膜炎疫苗发明者之一的香港徐化普博士。

他们都是早期遵循"正常饮食"但深受其害的科学工作者,由于自身工作的特殊性,他们都选择在不依靠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对饮食方式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预期的成功。

以下为徐化普博士于年在EETV发布的糖尿病科普视频,希望所有读到此文的朋友都能将以下理念转告给自己的亲友:糖尿病已经不是富贵病,它正在演变成一种人人可得的常见病,不科学的饮食正是这种疾病的根源所在。

最后,无论我们曾接触过什么样的营养方面信息,希望我们都能避免早期观念以及主观代入对后期学习与思考的影响,因为当我们过于执着某个"正确"观点的时候就已经切断了其它正确的可能,祝所有人身体健康。

陈福

撰文

王医生

校队

既然看了,在看一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haodian5.net/sjzy/6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