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食欲很差,每餐只吃几口就不吃了?」
「我的孙子吃饭跑来跑去,吃一餐要花二个小时?」
「我的孩子一口青菜也不吃,嗯大便时一直哭,有时还便血?」
「我的孩子身高及体重半年来都没有增加?」
上述情形都是在儿童营养咨询门诊最常听到家属的陈述,同时也是家属的困扰。许多外公外婆常感慨的说,以前我们那个年代养孩子都没那么难,现在养孩子(孙子)不知道为什么烦恼那么多,每天到了吃饭时间就伤脑筋。
自我饮食的调控原本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行为能力,但曾几何时,原本单纯的进食行为却变得复杂且困难。
探究原因,主要是因为家长不适当的喂养行为(宠溺或强迫)及儿童本身没有良好饮食行为的建立所致。
每个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宠溺),衣食无缺、予取予求,加上外在环境的诱惑增加,例如:饮食西化及外食比例增加(口味变重、挑食)、家中零食随手可得(缺乏饥饿感)、户外活动量减少等等因素下,影响孩子自我摄食的调控能力,因此饮食的喂养就变得困难重重。
家庭与家庭中的成员(包括:父母、祖父母、保母或外佣等)是孩子最常接触的环境及人,因此家庭与家庭中成员在儿童的教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幼儿的饮食行为是透过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教导及行为模仿学习而来,所以在饮食教养过程中,家中成员对于饮食教养的态度及原则要一致,避免孩子无所适从或钻漏洞。然而,不同的饮食教养方式,可能造就不同饮食行为及习惯的孩童,因此谨慎的选择适当的饮食教养方式是重要的。
教养方式的类型
一、权威式的饮食教养
此方式会让孩子在用餐时倍感压力,初期可能在家长的权威强迫下产生短暂的效果,但长期而言,会在孩童心理造成严重的创伤与阴影,使得喂食更加困难。
二、放任式的饮食教养
什么时候吃,想吃什么就让他吃,不想吃就不勉强,完全放任没有原则。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因为吃了零食,而正餐吃不下或只选择自己喜欢吃的食物,造成营养不均衡或营养不良的问题。因此当孩子年幼时,家长从旁的协助与引导是重要的。
三、民主式的饮食教养
以沟通劝导的方式代替激烈的语言或暴力强迫,在饮食教养上如果几经努力后,孩子还是不愿意顺从(选择不吃),那么家长应该给予尊重,但是必须要求孩童遵守饮食规范(定时定量的原则)。
儿童饮食教养
从健康饮食行为的建立开始
1.均衡饮食
首先父母应具备正确的营养知识并以身作则广泛摄取各类食物,同时应负起正确选择(供应)食物的责任,不必刻意迎合孩子的喜好,以避免孩子养成偏挑食的习惯。如果孩子不吃,父母需有耐心且持续性的反复尝试至少10次以上,千万不要打骂或强迫喂食。
2.规律性的用餐时间
养成定时定量的用餐行为及习惯,每天规律性提供三正餐及二或三点心,但点心时间必须距离正餐至少1.5~2.0小时,以免影响正餐的食欲。教导及要求孩子餐具的使用(例如:汤匙、叉子、筷子及杯子等)及训练自我进食的技巧及能力。
3.良好的用餐环境
避免在吵杂的环境下用餐(例如:电视、吵杂的音乐或聊天等),避免分心,同时要有适当的餐具及座椅,用餐时应坐在适当高度的椅子上并坐正,避免双脚悬空或躺着。全家一起在轻松的环境下用餐,借此引发或找回孩子对食物的兴趣,避免在用餐时责骂或争论不休,造成孩子对用餐的恐惧及排斥。
4.适时让幼儿参与食物的采购及制备
这些活动的参与,可提高孩子对食物的接触与兴趣,孩子可能会对自我制备的食物有尝试的兴趣,同时可借此机会进行营养教育。
5.多喝水
养成喝白开水的行为及习惯,避免使用果汁或含糖饮料(包括:蜂蜜)取代白开水。
6.适当的运动
适当的户外运动可促进食欲,但用餐前应避免让孩子太饿或太累,以免影响食欲。
父母的管教态度与方式,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及生活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力。然而健康饮食行为及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做起,一个具有健康饮食行为及生活习惯的孩子,其性格及生长的发展是较稳定且正向的。
在此提醒家长,要营造孩子的健康人生,需要您多一份的原则、耐心及爱心。
为儿童和家庭带来平安与喜乐
促进生命尊重与社会和谐
我们是各类发展迟缓儿童的智慧支持者
合作伙伴
台湾儿童发展早期疗育协会
台湾儿童发展早期疗育协会是台湾最早由早期干预跨专业人员所组成的组织,年6月由郭煌宗医师、梁忠诏医师和数十位疗育专业人员率先于花莲成立。台湾儿童发展早期疗育协会历届理事长皆为儿童早期干预之医师或大学物理治疗学系教授。会员为从事发展迟缓儿童相关的医疗、教育和社福等领域的从业人员。每年十月举办跨领域之早疗论文大会,至今已十七届,堪称台湾早疗的菁英汇集平台。自年起在台湾已承办卫福部门的早期干预专业人员共同课程(初阶与进阶),连续八年,为台湾的早期干预跨领域合作奠定基础。年起该会在南投县、花莲县、台东县设有早期疗育办事处,并在这3个县陆续设立了七个小区服务据点和一个早疗中心,并以“Lucky7,HappyChildren”为口号,期望这些据点成为家长和孩子的成长花园。(网址:白癫风昆明儿童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