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说假期小孩子就不用控制饮食错少儿不

中科医院以品质领跑行业 http://pf.39.net/bdfyy/qsnbdf/181231/6756958.html

因为疫情的原因绝大多数地区的孩子开学时间延迟,网上开始流行一个段子:

等疫情一过,要么养出一群胖子,要么饿出一群瘦子......

的确是这样,在假期的时候家长可能自己减肥控制饮食,但是绝对不会在孩子的饮食上进行控制,放假了就该各种营养补起来,出于孩子“缺营养”的担心,只要孩子想吃对孩子身体有好处的都整起来:

各种中式炖汤降火补身,营养餐每日不重样,再加上边玩游戏边吃饭的无节制饮食习惯,以及平时因为学业较重,上课写作业占据了每天的大部分时间,说起运动顿感无兴趣,没力气。

于是我们的下一代,总是在小学的时候就被“肥胖”这个词给“围攻”。要说改改“饮食习惯”,孩子们顿感“做不到”啊!

小乐今年9岁,可是体重已经斤了,还不到cm的身高,这个数字有点太“沉重”了,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即使被妈妈赶下楼,他也不爱在小区里散步,更别提打篮球,跑步等运动了。小乐更愿意窝在沙发里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也不爱和其他小朋友玩,因为动一下就感觉好“累”啊!

其实小乐这种由于“胖嘟嘟”,导致不爱活动,爱好不够广泛,社交几乎没有的情况非常普遍。并且,儿童时期的肥胖,如果不进行大幅度调整饮食结构,以及作息规律,会持续将此现象带入到成年。

前段时间公布的一组数字可谓是触目惊心:据央视新闻报道,由国家义务教育检测机构进行了一组抽样调查发现,将20万四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作为样本,这两个年级的肥胖率分别到达8.8%,以及9.7%,并且跟踪调查发现,近几年的数据一直呈上升态势。

国家统计局显示的中国平均肥胖率占总人数的12%,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中国的肥胖总人数占世界第一。

如此大量的肥胖人群,如此高比例的儿童肥胖患者,父母是时候反思为孩子养成的饮食习惯了。儿童期的肥胖将导致成年期的肥胖,这点毋庸置疑。肥胖既然对孩子的身心发育不利,父母应该如何应对?

一、首先,需要区分“儿童肥胖”的易感人群

1、饮食结构不合理:高热高脂,营养失衡

佳佳喜欢肯德基麦当劳类型的油炸食品,搭配可乐等饮料更是“优哉游哉”。每次妈妈带佳佳出去玩,一大杯奶茶,一个甜筒冰淇淋是必不可少的“小零食”。佳佳不喜欢吃水果,更别提蔬菜了,每次吃饭都让妈妈伤透了脑筋。佳佳虽然才五岁,但是妈妈给他买衣服都是得七岁孩子的号码了,佳佳幼儿园举办运动会的时候,因为太胖,他也不敢报名跑步比赛,因为一跑就累的“气喘吁吁”。

年轻的父母以为给孩子买他喜欢吃的高热量食物,比如“蛋糕、甜筒、冰淇淋”,或者“奶茶、可乐、炸鸡、汉堡”,就是爱孩子的表现,实际上这些行为都是错误的。“中国学生营养与促进协会”对中国学生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进行调查后,发布了《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报告显示:大多数中国家长对食物的营养价值一无所知。

对孩子身体发育有益的包括:白煮鸡蛋、洗干净的蔬菜、多种类型的自然成熟的水果、必要的肉类。

对孩子身体发育无益的包括:高含糖饮料、油炸食品、精细的高热量蛋糕等。

父母必须从自身做起,学习食品营养知识,为孩子搭建好的饮食习惯,单靠孩子自觉搭配营养饮食,是父母不负责任的表现。

2、运动比例太低,几乎无运动

花花小的时候爱跳舞,妈妈还给她报了舞蹈培训班,但随着花花进入小学三年级后,学业变得“繁重”,妈妈也没有时间经常接送她,于是没再继续学习。妈妈说一周一次的舞蹈课上花花运动量最大,不上舞蹈课了之后,除了上课学习,就是看会电视,几乎就没有像样的运动了,花花渐渐变胖了,这让时刻追求“苗条、健康”的妈妈“无法容忍”。

其实像花花这样没有“刻意”的运动机会的孩子很多,他们的爸爸妈妈没有运动健身的意识,孩子没有课程的要求就对自己没有了“要求”,宅在家看电视、刷抖音成了休闲的日常,这样的孩子不发胖谁发胖呢?

3、饮食习惯差,家长喂得多喂得勤

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一直担心孩子没吃饱,于是一天恨不得“喂五遍”。主食来一遍,水果来一遍,零食来一遍,饭菜来一遍,辅食来一遍,老人们把家里自己舍不得吃的各种食品,拿出来给孩子,虽然刚吃过午饭,也非常“热情”的把孩子再“喂一遍”。于是经常有父母惊呼“我刚把孩子送给妈妈看了一周,回来孩子就长了三斤,抱出去被人夸孩子白白胖胖,我妈还开心的不得了”。

“我数了数,我婆婆一天喂我儿子十二遍,不到半个月,我儿子已经有双下巴了。”

我们尊敬小的时候受过苦难的父母,但是在孩子饮食习惯这件事上,需要和老人沟通:

孩子吃饱了就不要继续喂了;

孩子小的时候太胖,长大以后容易发胖

孩子一日三餐就可以;

好吃的不用都给孩子,自己留着吃就好。

4、饮食作息无规律

现在父母的生活节奏非常快,经常早晨不做饭,路上简单给孩子买点;中午的时候孩子在“小饭桌”或者学校食堂吃点“大锅饭”,晚上孩子又等很晚才被父母接走,回家吃饭就已经八九点了。长期的饮食和作息的不规律,让孩子“饥一顿饱一顿”,碰见好吃的就多吃点,碰见自己不爱吃的就靠零食来解决。

孩子的饮食没有任何规律可言,生物钟也被打乱,暴饮暴食,高热量饮食构成了孩子的日常,不发胖在所难免,当然这种饮食习惯不可避免的会带来胃肠道疾病。

二、帮助孩子远离“肥胖”?

1、膳食均衡,保证营养

父母应在空闲时间了解一下孩子饮食方面的营养知识:

根据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居民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参考区间为25-35g;

《年版营养膳食指南》:每日谷薯类食物摄入量参考区间为-g。

《幼儿园三至六岁儿童的每日膳食计划要求》:儿童谷类摄入量参考区间为-g,肉类中位数为65g,蛋类中位数为40g,蔬菜中位数为g,水果、牛奶各一次。

科学的营养搭配不仅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而且为孩子大脑发育提供了必要的营养元素。

2、健康饮食,少油少糖

有条件的父母还是尽量在家为孩子换着花样做饭,毕竟半成品或者外卖的制作环境卫生堪忧,家庭自制饮食不仅质量卫生有保障,而且在为孩子做饭的过程中,还可以加深亲子关系。当然,可能有些父母工作太忙,拿不住时间来进行大量的买菜洗菜切菜等工作,但是可以通过父母之间协调时间、劳动分工、电商采购等方式克服困难。

3、体育锻炼,全家参与

孩子如果能将学习和运动合理的分配时间,那么不仅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心肺功能,而且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去除脂肪含量,还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只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养成了,才能不在饮食上“吃亏”。因为科学的饮食需要父母具备营养学方面的知识,而不是听从商家或者一些广告上的误导,毕竟孩子的营养均衡还是以专业的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为主。在健康饮食习惯的加持下,再配合适量的运动,既能让孩子有了充足的营养,又有了健康的体魄,孩子才会有个美好且让父母省心的未来。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haodian5.net/jbjs/11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