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是非常重要的。饮食作为孩子健康发育的关键因素往往需要更加注意,那么,在孩子饮食方面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白开水永远不过时
一般来说,白开水不仅仅可以满足孩子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而且还可以提供一部分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孩子新陈代谢很快,对水的需求相比较要多一点,相对应的,如果水、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一旦缺乏,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健康。但是,在夏季,别说是孩子,就连小编我都要靠各种冷饮“续命”。3—6岁的孩子一般不会自己控制食欲,想吃就要吃,这对小孩子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首先,夏季人体的胃酸分泌液减少,消化系统免疫功能降低,而此时的气候条件刚好为各种细菌的活跃提供了条件,导致消化道疾病高发。吃太多的冷饮就会导致孩子肠胃道内温度骤然下降,出现局部血液循环减缓的症状,影响对食物吸收和消化,甚至会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营养缺乏和经常性腹泻。
其次,冷饮市场有一些产品的卫生状况很差,尤其是小作坊,根本不符合卫生标准。想想看,这种情况下,孩子患疾病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饭菜最好不过夜
夏季温度很高,吃不完的饭菜很容易变质,影响人体健康,一定要及时放置在冰箱保鲜。常温下,细菌会大量的繁殖并释放毒素,所以在常温下并不适合保存饭菜,即便两餐之间时间间隔不长也不能大意,毕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觉得倒掉剩饭会比较可惜,一般在做饭的时候就坚持“宜少不宜多”。
膨化食品建议不吃或者少吃
说起膨化食品,你们首先想到的是不是虾条、薯条、鸡排、麦圈……膨化食品虽然很受大众喜欢,但是据有关检测显示,膨化食品属于高油脂、高热量、低粗纤维食品。如果经常吃的话,会影响正常饮食,导致多种营养素得不到保障和供养,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而且膨化食品普遍高盐、高味精,这容易让孩子在成年后增加患高血压和心血病的机率。
当然了,安全饮食不仅仅与食物有关,和孩子的卫生习惯也密切相关。
注意卫生习惯
作为家长,平时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吃东西的时候不要狼吞虎咽,细嚼慢咽才能更好的消化食物;更不要在吃饭的时候追逐打闹,玩耍。
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吃东西之前洗手的习惯。俗话说“病从口入”,双手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如果饭前不好好洗手,病菌很容易侵入身体,危害到孩子的健康。
教会孩子不同食物的不同吃法。哪些食物是要剥皮之后才可以吃,哪些食物要洗干净后才可以吃,那些食物必须要煮熟才可以吃。
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如何辨别腐败变质的食品,比如:食物上出现黑色斑点,发霉了、闻起来有怪味,这些食物是千万不可以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