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常会认为明天的事情无法预知,因为它还没有到来,可是换一个角度,我们又不是完全不能够预测明天的事情,就好比我们知道明天的太阳一样是从东边升起,水仍然会在零度以下结冰,明天我们还是照样需要呼吸空气,世间的一切还是随着时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在运行着,这些现象也就成了必然了,因为我们都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对世界积累了一定的认识后得出的结论,那么那些超出意料或者是超出一般规律的事情,甚至还没发生的事情,我们会不会都认为是偶然存在、偶然发生的呢?
因为如果事情能够被预知,它也就是成了必然了,可是,如果我告诉你偶然是不存在的,你相信吗?
时间箭头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时间只有一个方向,从过去到现在,然后再到未来,但是这种时间流被称为时间箭头,这是在年由英国的物理学家阿瑟斯坦利爱丁顿爵士提出的概念。我们先任意的画一个箭头,艾丁顿爵士认为当我们沿着箭头走,如果发现世界状态中的随机元素越来越多,那么就意味着箭头指向未来。
如果发现随机元素减少,那么箭头就是指向过去,这个随机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偶然,在物理学中一般被称为随机,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物质系统随着时间的流逝,无序度总是在增加,当系统的无序程度越高,就越难回到以前有序的状态,而时间箭头的方向也就越明显。
因此物理学家总结这个宇宙内的物质总是朝向无序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感受到时间只是朝着一个方向流逝的根本原因,而这种时间箭头的理论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所衍生出来的规律,一开始熵增定律被提出来的时候,主要是用来探讨热量发展的方向。
德国科学家当时认为熵增定律只是低温不可以向高温逆转的一个普通的热力学定律,但是后来科学家们渐渐的认为,熵增定律是指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向无序方向发展的一种现象,就包括一开始我们提到的时间,他们认为它揭示了宇宙终极演化的定律,这个定律可以用于非生命的物质演化,也能用于生命物质的演化。
世间的一切都在向熵增演化,熵是一直在增加的,物质一直在由有序变为无序,而当熵达到一定值的时候,系统就可能会崩溃,物体最终也会走向死亡。所以熵增定律的重要之处就是因为它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比如水只往低处流,或者是落在地上的树叶不会再变成嫩芽等情况。爱丁顿爵士也曾经说过,熵增定律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无上的。
说到这里就要提一下因果关系了,一件事情的原因一般被认为发生在结果之前,也就是我们可以控制未来,但是无法控制过去,但是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却是依靠人的经验来判定的。
比如说在打破一个鸡蛋的过程中,我们通常看到手中的鸡蛋是因,而打破在地上的鸡蛋是果,但是如果这个时间箭头被扭转,那么人会先观察到地上的碎鸡蛋,然后才看到跳进我们手掌的鸡蛋。长期进行这样的反复观察,会让我们觉得地上的碎鸡蛋是因,而跳进我们手掌的完整鸡蛋是果了,所以因果不是固定的,它会因为时间箭头的扭转而被扭转。因此我们之所以会觉得自己从过去走向未来,是因为我们观察并记住了过去而不是将来。
从心理层面上,人通过这种经验辨别记忆中的事件发生的顺序,从而获得时间的概念,那么这是不是也就说明了未来发生的一切,我们以为是随机偶然发生的,但实际上却不是呢?这么说从古到今出现过那么多的预言,很多预言都准确地应验了。既然世界上许多有能力的人能够预知未来,那么从某个程度上也就证明了事情的发展不可能是混乱无序的,偶然其实并不存在。
存在偶然的可能性?
我们知道中国的古人说金木水火土构成了这个世界,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是由水、气、火、土还有以太构成的,而现代科学也发现了简单的12种基本粒子,构成了物质世界中的万事万物,其中也包括我们人类,那这会是偶然的吗?
还有我们所知的DNA,DNA中的分子规律和排列程序都包含了制造一个生命所需要的所有信息,打乱了排序就会出现问题,这种分子规律又会是偶然的吗?我们想象一下宇宙在一个盒子里,当打开盒子的那一刻,物质排列成恒星行星和无数星系的几率又有多大呢?
很显然当我们观察宇宙秩序时,就会发现它不是随机生成的,大的物体如恒星、行星,小的物体如人类、花朵、DNA等,处处都体现出难以置信的秩序,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宇宙和生命的存在绝对不是随机偶然发生的,而是来自一个更高智慧的设计和创造,在宇宙中处处都能发现精细协调的现象。
所以人们说的宇宙中是不是真的存在造物主呢?这和过去的那种保守的科学界的思维很不一样,好在现在很多人都已经能够认识到,信仰和科学并不完全矛盾了。
有序的宇宙走向混乱?
偶然或随机在物理学中被称为熵,而熵最早是用来度量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你可以理解为系统中的无效能量,熵的数值越高就代表越随机越无序或者是越混乱,通俗的来说熵就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描述。比如你使用了焦耳的能量,把一个物体从A地拿到B地,在这个过程中能量并没有完全被转化,而是有一部分散失在宇宙中,这部分能量不能被逆转或者是再被利用,它会永远在增加。
简单的来说,宇宙是在从有序走向无序,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商增定律,因为所有的事物都在向着无规律,向着无序和混乱发展,所以一切符合商增定律的都非常的容易和舒适,比如说懒散,这是从人的方面来看了。人们常说学好三年学坏三天,人要堕落是非常容易的,如果人要变得自律,就得逆着熵增做功,这个过程就相对困难和辛苦。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一个组好的积木是有序的,如果我们一把把它推倒,使它变得无序,这就是商增,而且很容易就能办得到。那么如果我们要熵减,就得把无序的积木再重新堆积成原本的样子,这就比推倒它要困难得多了。拿生活来说,如果我们任由各种各样的琐事发展,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混乱,之后要想恢复到有秩序的状态,就不得不花非常大的代价才能做到。这种颓废和得过且过的情况,就是生活陷入了极度的熵增状态,被无数的混乱的事情牵着走,丧失了生活的掌控权。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太多的情绪烦恼,或者是大脑要想的事情太多,无法专注,还有作息饮食不规律等等,都是因为事情总是倾向于熵增,还有最简单的例子,人会有生老病死,或者是从更大的层面上看,宇宙有成住坏空,这都是熵增,可是这也就是宇宙的规律。
所以宇宙中的一切都会从有序走向无序,这个说法并不太准确,准确的说应该是熵增定律的本身,也成了宇宙的必然的规律,也是人必经的过程。有序也好,无序也罢都是必然,都是有序,是乱中有序。因为我们人的视角太狭窄了,如果能够从宏观来看就会发现没有东西是偶然的,就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上帝不玩骰子,人们认为骰子游戏是一种纯靠运气的游戏,所以从表面上来看是偶然的。
然而,如果能够精确的计算出被丢骰子的过程中起的所有作用的因素,那么很可能就能够预知丢出去的骰子到底是几个点,因为这些计算过于复杂,因此人们会认为结果是偶然和随机的,然而在上帝的眼里是清楚的,也是必然的,所以就不存在偶然。
可是我们人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没有那么广的视角,所以,台湾大学医学系的王溢嘉就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本质性偶然是存在的,它是一种自然规律,是一种天机,它就像三四百年以来,我们熟悉的必然因果律,是构建宇宙的另一种力量,问题是偶然与必然的分界线到底在哪里呢?
王溢嘉以骰子游戏为例,好比微观世界是一粒骰子,这一次会出现几个点是偶然的,但是它在宏观世界里,比如说一次投掷万粒骰子或者是一粒骰子连掷一万次,我们就会发现偶然性逐渐的消失,变得倾向某些必然性了,也就是说在宏观的世界里偶然性会逐渐的消失,而被必然性所取代。
王溢嘉还说宏观与微观通常是相对的,对于人类而言地球很大,50亿年也很长,所以在人类的眼中,地球一直依循着一定的轨道绕太阳在运行,但是在宏观上对于对于上帝来说,地球也许只是宇宙中的一颗电子,而50亿年也就是一瞬间。这种概念还告诉我们,不是偶然里隐藏着我们还未了解的必然,而是必然里存在着一直被我们忽略的偶然。
回过头来说,人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一直被推着向前走,这是肯定的,但如果随着这种熵增定律去走,整个社会就会迷失,所以许多宗教都在教人要保持善良,不同的选择已经有了不同的结果在等着我们,又或者说在宏观视角下看人的一生,整个人生已经被安排得一丝不苟了,我们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作出选择,一个可以是往前走向混乱,另一个可以是往回走,回到我们来时的原点。
难怪八仙中的张果老要倒骑着驴,老子也是倒骑青牛,原来神仙们早就看透了这一切,那么大家能够看到其中的奥秘吗?看到了赶快留言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