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构筑‘互联网+智慧监管’机制,为‘校园食安’插上‘数字翅膀’。”去年至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李东艳一直在抓紧调研,她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她调研的心得体会、思考感悟,更见证了她作为代表的履职担当。作为来自高校的全国人大代表,李东艳一直聚焦于“加强安全教育”“确保能源安全”“做好就业确保民生”等话题,“校园食安”是疫情防控以来她提出建议的关键词。
李东艳注意到,当前全国各地大中小学进入有序返校复学时期,为持续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四个最严”要求和最高检的“一号检察建议”,相关部门持续加大师生食品安全监督力度,力做师生最暖心的“舌尖卫士”。
李东艳建议,应积极挖掘数字技术潜力,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给“校园食安”打造“数字防火墙”。“食材品质的保障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因此,“校园食安”建设还应注意“数字化采购”。李东艳表示,通过搭建“农校对接——食堂大宗物资采购平台”,对学校食堂用米、面、油等大宗原材料进行“数字化”集中招标采购,进驻平台的供应商都是经过公开招标选取的食品生产企业,交易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建立“数字库管系统”,实行校级统一集中采购,食堂各个生产部门提前一天下单,生产部门第二天直接供货,可进一步扎牢食品安全“篱笆”。
“高校食堂经过数字化改造,不但可以保障师生饮食安全,还可以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起到‘一石二鸟’的理想效果。”李东艳说。(李树华徐春浩)
编辑:河南日报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