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7696542.html"都说我积食了,妈妈,你怎么看?"
-07-04库喜龙
孩子连着两三天了没好好吃饭,妈妈照着儿童食谱做各种味道、各种花样的美食,孩子却吃不了几口就不吃了;
奶奶说:“孩子是积食了吧?”
孩子有十多天了,断断续续一直在发烧,吃点药退下去了,过一段又发烧了,循环往复……
小区一个育儿达人说:“孩子应该是积食了。”
孩子咳嗽一个多月了,老也好不彻底,各种止咳药没少吃,怎么办?
托关系挂了个中医专家,说:“孩子这是积食咳嗽,单纯止咳不治本。”
什么是积食?怎么判断孩子积食?
为什么他们能看出孩子积食,而作为最熟悉孩子的妈妈却不知道?
《黄帝内经》云:有诸內者,必形诸外。意思是说人体内部的情况,总或多或少在外有所表现。
“积食”又称积滞,是中医病名,因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脾胃病症。与西医的消化不良相近。
怎么判断孩子是积食了呢?《黄帝内经》云:有诸內者,必形诸外。意思是说人体内部的情况,总或多或少在外有所表现。
那么身体内部脾胃的问题在体外有哪些表现呢?
一、口臭
这个是积食的非常典型的表现。
库医生家是农村的,观察发现,大堆受潮的粮食或蔬菜,长时间堆积,会“沤”腐烂,然后散发出terrible的味道。同样道理,积食的孩子也是这样,进食过多,食物消化不动,在胃肠到里面“沤”着,所以你会发现有的孩子早上起来,嘴里一股酸臭味,有的孩子偶然放一个屁,则臭不可闻,或者排便奇臭无比。这些情况,也需要考虑是否有饮食停滞的现象。
需要注意晚上不要让孩子吃太多,晚上少吃肉食等不好消化的食物,晚餐后要隔段时间再让孩子入睡。
二、头发干枯发黄打绺
发为血之余,脾胃功能畅达,气血则充盛,头发则黑亮柔顺,如广告的某飞丝某柔。相反,若脾胃功能差,饮食停滞,或有虫积腹中,则头发如草木之不荣,枯槁,发黄,打绺,不柔顺,呛着长。不恰当的做一个小比方,小时候观察小动物也是如此,体格健壮的猪、羊,一般皮毛柔顺而有光泽,而病弱的小动物,皮毛则枯槁而不荣。推而广之,植物也是如此,枝繁才能叶茂,根深才能干长。如下图所示:
三、喜欢撅着屁股趴着睡,夜卧流口水、磨牙。
"胃不和则卧不安",所以晚上睡觉胡踢乱蹬、睡床好似比武场、从床头盘腾到床尾的孩子,需要注意,可能有积食了,这样的孩子晚上要少吃。
婴幼儿偶有流口水一般为正常现象,但若流涎多,伴腥臭味,并有夜卧不安,磨牙等表现时,多为饮食积滞或虫积。
原因是:小儿饮食积滞、脾胃功能差、晚上吃的又多,人体会本能的调动自身的气血来运化食物,口腔作为食物的入口,消化道的第一道门,也会开始“值夜班”,用磨牙的方法来参与到消化食物的过程中来,当然可能也没有什么作用。就好比身体不协调的人,要抓一个东西,本来一只手就可以了,但情急之下手脚并用,恨不得多长出几只手来,不管有没有用。特别是在睡眠的状态下,这种情况会更明显。
四、面色或黑或黄,无光泽,并伴有白斑。
现在多认为,孩子脸上白斑为营养不良,或者是体内有寄生虫的表现。但其实,比如在幼儿园中的孩子同样的饮食,为何有的孩子有?有的孩子没有?关键还是在于脾胃功能的好坏,若胃之受纳,脾之运化功能正常,以现在的生活条件,怎么可能会营养不良呢?如下图所示划线部位。所以面部黑黄无光泽、并伴有白斑,很多也和脾胃虚弱,积滞内停有关。
五、手脚心发热、胸腹灼热、夜卧盗汗。
仍然用农村粮食来作比喻,刚收来的偏潮湿的麦子,如果不及时摊开晾晒,堆成一堆的话,里面很容易发热。
孩子的脾胃肠道也是如此:脾主四肢肌肉,若脾胃有积滞,久而化热,热迫津外泄,故而手脚心发热,出汗,夜卧盗汗,有的入睡一阵汗出,需注意孩子可能体内有积滞。
六、异食癖
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曾记载这样一个案例,一孩子喜欢吃蜡烛或煤油灯的灯芯,李时珍诊断为蛔虫病,经调治治好了。
临床中确实有孩子对个别食物有偏好,如某些零食、肉食,甚至泥土、指甲、烟头等等,我曾遇到一孩子喜欢啃食自己的手指甲,快把指甲都啃秃了。这种情况,多属于积滞重症,有的还伴有挤眉弄眼,挖鼻孔,做小动作,注意力严重不集中等表现,现代医学可能把他归于抽动—秽语综合征的表现里面,但治疗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下图就是库医生治疗的那个喜欢啃自己指甲的孩子。
七、舌苔白厚
库医生曾经见过一伸舌头,像是一个小布丁雪糕一样的舌头,中医管这种舌苔叫厚腻苔,如果见到这种情形,也需要注意是否有积食。
八、儿科反复发作、此起彼伏的腹痛、气管、支气管、咽喉、扁桃体、腺样体、鼻炎、鼻窦炎、霰粒肿等病症,久治不愈的,也需要注意是否有积食。
孩子脾胃不好,有积滞,更容易得外感病;而反复的感冒,则又容易影响消化功能。这两种情形常相伴出现,你中有我,我中也有你,再也难舍难分。此种情形,是儿科许多疑难杂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九、反复阵发性绕脐腹痛或反复脐周隐痛
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寄生虫的话,很多都被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但中医认为多余外感不彻或脾虚夹积有关。
说了这么多,该怎么预防呢?
对于家长,最重要的是:节饮食,现在社会,很少有吃不饱穿不暖导致营养不良的情况出现,更多的情况是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生产转化率低,所以需要新常态,什么新常态呢:
就是:去库存化:三餐规律,少食零食及生冷,不可过饱,晚餐不吃太多肉食及难消化的食物,适当运动,去库存,助消化.
这个道理库医生明白的太晚了,否则小时候多调调,也不至于身高一米四啊,遗憾。
对于小儿积滞的治疗,以后有机会继续专文论述,在这里简单先提一下(用之前最好咨询中医大夫):
肉食过多,可吃些山楂,或用山楂泡水服用;
米面进食太多可用炒麦芽、炒谷芽煮水服用;
舌苔稍有白厚的可以吃点保和丸;
积食兼大便秘结的,可配合用点王氏保赤丸;
头发枯黄的,可以用一点三甲散;
夜卧不安,腹胀难眠的可以用一些四磨汤;
盗汗,手脚心发热的可以用点小柴胡颗粒;
小儿推拿中的捏积、揉板门、掐四缝、摩腹等方法,也可配合使用。
但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小儿积滞,常常兼夹有外感邪气,此时需要透达邪气,不能一味消导。另外也需要根据孩子体质阴阳的盛衰来确定治疗的方案,仍需辨证用药,万不可一刀切,笼统对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