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疾病有很多种,积滞也是较常见的一种,尤其在婴幼儿时期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更为多见。
小孩儿生病,父母焦急,为了能让孩子早日恢复健康,下面来解读各种证型的小儿积滞治疗法。
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或痛、嗳气酸腐、大便酸臭溏薄或秘结为特征。
儿童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尤以婴幼儿最为多见,禀赋不足、脾胃素虚、人工喂养及病后失调者更易罹患。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本病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夹杂于其他疾病中。
一般预后良好,但若积滞日久,迁延失治,脾胃严重受损,气液耗伤,而导致形体干枯羸瘦、面黄发枯之疳证,故古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之说,应积极防治。
现代医学之消化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可参考本证进行辨治。
乳积
症见不思乳食,呕吐乳片酸馊,脘腹胀满,或疼痛拒按,大便酸臭,烦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热,舌质红,苔白厚或黄厚腻,指纹紫滞。
治宜消乳化积,导滞和中。
食积
症见不思乳食,呕吐食物,嗳腐酸馊,腹胀腹痛拒按,烦躁哭闹,夜寐不安,大便酸臭如败卵,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指纹紫滞。
治宜消食导滞。保和丸加减。
宿食停滞
症见腹胀腹痛,呕吐酸腐,不思乳食,舌苔厚腻。治宜消食化滞。
食积不化,湿热中阻
症见肚热腹痛,胸胁苦闷,面黄恶食,手足心热,午后发热,或时寒时热,面部时有潮红,心烦易怒,夜不安寐,口苦口干,大便臭秽,舌红,苔黄腻,指纹紫滞,脉滑数。
治以通导化滞,分消湿热。
脾虚夹积
症见不思乳食,稍食即饱,腹满喜按,或喜伏卧,大便酸臭,或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面黄神疲,形体偏瘦,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指纹滞暗。
治宜健脾助运,消食化积。
气积
症见腹痛啼叫,利如蟹渤,吐乳泻乳,其气酸臭。
治宜行气导滞,消乳化积。
食积便闭
症见不思乳食,呕吐食物,嗳腐酸馊,胸膈胀满,大便闭涩,小便赤少。
治宜消食导滞,通腑消胀。
肝郁积滞
症见情志不舒,不思乳食,烦躁易怒,胃脘胁肋胀满疼痛,嗳气吞酸,便溏酸臭。
治宜疏肝理气,消积化滞。
脾虚食积
症见不思乳食,稍食即饱,时时恶心,腹满或腹痛,喜按或喜伏卧,大便酸臭,或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面黄神疲,形体偏瘦,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指纹滞。
治宜健脾消积
小儿推拿可以很好的处理积食,常用健脾和胃,清大肠,揉板门,掐揉四横纹,推腹,分腹阴阳,摩腹,捏脊等手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