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禁忌,就是我们俗称的“忌口”,通常是指患病期间忌食某些食物,避免吃了这些食物对疾病的恢复造成不利。除了日常我们了解的“发物”等传统饮食禁忌外,还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进行对症饮食的忌口,如糖尿病忌糖,肾病忌盐,冠心病忌高胆固醇,肝硬化腹水忌水钠等。正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所强调的“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
发病期饮食禁忌
《灵枢·九针论》曰:“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即气血筋骨发生病变时,饮食禁忌有五味的不同,所依据的是五星学说,筋和酸都属于木,气和辛都属于金,骨和咸都属于水,血和苦都属于火,肉和甘都属于土。
中医之筋类似现在医学的肌腱,主管肢体运动,如果酸性食物进食过多,会造成钙离子流失增多,加重低钙现象,使筋的病变更明显。
中医认为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有鼓动脏腑完成各自生理功能的作用,若辛味食物食用过多,会耗散人体之气,损伤正气。
中医认为气与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主要成分是富有营养作用的营气和津液,多食苦味食物,会损伤血液中的津液,进而伤血。
“肾主骨”、“咸入肾”,中医认为肾可以影响骨骼的生长,咸味食物首先作用于肾,多食会损伤肾功能,长期进食,会造成水钠潴留,加重肾脏负担。
而《灵枢·五味》中又有“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依据的也是五行学说,肝属木,辛属金,而金克木,因此肝病患者应禁食辛味食物,防止肝脏受伤。其他各脏病变以此类推。
四季饮食禁忌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不用季节禁食动物内脏就有具体的要求,“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肾,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其依据就是春季属肝,再食肝会致肝气旺,其他季节亦是如此。除了动物内脏,按照五畜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有些肉类在特殊季节也要禁食,如夏季不要吃羊肉、狗肉等,否则会加重里热,破坏体内阴阳平衡。
服药饮食禁忌
通常服用中药要禁食生冷、油腻,和醇酒厚味、辛辣上火之物。因生冷、油腻可影响脾胃的运化,不利于药物的吸收,或导致药物作用显示不明,影响医生的判断。而醇酒厚味和辛辣上火的食物,会导致内热,抵消药物的清热作用,或加重药物温补效果。
特殊生理期饮食禁忌
女性在月经、妊娠、产后等特殊生理时期,饮食有禁忌。月经期禁食生冷食物,避免寒邪入子宫,导致出现痛经,甚至闭经;妊娠期,胎气盛而化火,因此在加强营养的同时,避免肥甘厚味、辛辣生火之物,避免热毒波及胎儿;产后脾胃运化功能较弱,忌食寒凉、生冷、煎炸坚硬难消化之物,同时避免暴饮暴食。